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史料中,有一本光绪年间的《各省进贡茶叶账》,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贵定县芽茶,贡皇上一匣,贡老佛爷一匣。”事实上,早在乾隆年间,朝廷便钦定规划了贵定云雾山中的皇家茶园。 从贵定县城乘车南行,进入抱管乡境内,远远就看见耸立天边的云雾山。横亘连绵的群峦,在深远的天际兀出一道分明的轮廓,薄薄的云雾点缀腰间,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让人心旷神怡。于山顶环视,山气空蒙,杂树小草,繁花蜜枝,错落共生。纵目远眺,层峦叠嶂,跌宕起伏,大地苍茫。千山万壑犹如野马,从飘逸的白云中奔腾而来。 而层层叠叠的茶园,如同条条绿色玉带蜿蜒在山岭间,成为山中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云雾涵养了云雾山这方水土,使之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这里盛产大米、木材、茶叶,其中尤以茶叶最负盛名。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所立的贡茶碑至今还保留在云雾山上。 据了解,云雾茶1988年便获中国食品博览银奖;1991年获“全国名茶”称号;1993年在中国国际保健品博览会上获“金杯奖”;1995年在中国国际展销会上再获“金杯奖”;2002年第四届国际名茶评比会上获“金奖”……云雾茶还被编入《中国茶经》、《中国名优产品大辞典》、《中国茶文化古今大观》等书。 “贵定云雾贡茶产业发展的最好条件在于生态,最大优势在于品种,最大潜力在于品牌,最大活力在于区位,最大魅力在于文化。”贵定县委书记刘建民说。 为了让更多爱茶人品味云雾山好茶,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茶文化,贵定县决心加快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以弘扬贡茶文化为切入点,以推广鸟王茶良种为着力点,以品牌战略为主线,力争在2020年以前,实现茶产业对经济贡献率占半壁河山,将贵定打造成中国茶业强县”的茶产业振兴思路,并确立南茶北扩、科技兴茶、项目带动、有机绿茶、贡茶品牌、市场扩张、苗岭文化等七大战略,每年拨出三到五百万元,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上千万元,投入贡茶产业。 大自然赐予贵定优秀的茶树品种——“鸟王茶种”,这是全国茶叶的珍稀良种之一,也为贵定所独有。鸟王茶种耐寒性强,持嫩性强,质地优良,包含着历史、民族和地域特点,贵定极为珍视这一稀缺资源,把鸟王茶种的保护、培育和发展,作为茶产业的重中之重。 目前,全县已建的鸟王茶树种母本园,每亩插苗可达25万株以上,亩产商品苗可达16万株左右,亩产值可达2.5万元,纯利1.3万元。 为加强茶叶标准化和组织化建设,贵定县组建了5个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3个茶叶协会,入社茶农以茶园入股,有专人指导,统一质量标准,收购价格从优,肥料免费运输,茶农得了实惠。 利用“贵定云雾贡茶”这一资源,贵定还打造了云雾山原生态贡茶观光园,斗蓬山古茶树群观光园,阳宝山佛教圣地观光园,吸引游人前来感受茶区生活,体验采茶制茶。 贵定又把目光投向珠海等沿海发达城市现有的绿茶消费群体,推出茶园认养的茶旅互动模式,为这些消费群体提供茶园,吸引众多大都市居民前来贵定。贵定县经典茶叶公司2009年投资一亿多元兴建了“金海雪山生态茶博园”,每年吸纳游客上万人次。 三年前,刘建民曾说:“贵定人再奋斗十年左右,将会见到一个令人鼓舞的局面,世界茶叶的列车,必有一节车厢是我贵定的。”如今,贵定云雾贡茶凭借品牌推介,已在贵州省内外设有直销店、专卖店30余家,茶叶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地。 截止到2011年5月,贵定县茶园规模已有72000亩,其中投产茶园35000亩,已有各类加工企业50多家,年产茶叶1300多吨,年产值近两亿元。 云雾茶乡因茶而名,贫困群众也因茶而富。一度穷得出名的云雾镇鸟王村,仅靠发展茶叶种植户均收入就超1万元,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100元增加到2010年的4100元,由原来的省级重点贫困村,变成为茶叶种植示范村。 鸟王村茶农雷邦华便以四亩茶园起家,又贷款5000元干起茶叶加工,曾是贫困户的他很快脱贫致富,还新建了小洋房。如今,雷邦华每年仅加工大众茶就达三吨多,还开设了许多专卖店,将云雾贡茶销往山东、大连等地。 据统计,全县茶产业从业人员达1.2万户,其中贫困户占45%,他们均因茶脱贫致富,和云雾茶一起,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