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0-27 作者:张小洁 来源:经济参考网综合
|
|
|
楼市渐入寒冬,面对房价下降,购房者须做好准备。作为投资人,购房者需要理性看待房价涨跌,承担房价下跌风险,因为房价没有只涨不跌的道理。作为合同的签约方,购房者可以通过提前约定退房条件来规避资产价值缩水的风险。 进入四季度,国内楼市拐点隐现。 从9、10月份数据统计以及上海“十一”期间的房展会数据来看,开发商原本计划9、10月份通过加大供应量抢占市场份额的策略并未奏效。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楼市成交惨淡,传统的“金九银十”未能改变楼市的低迷局面。面对惨淡销量,相关分析人士指出,传统的销售旺季却成交不旺,必将加剧开发商的资金饥渴,从而推动房价拐点的出现。 《中国房地产报》援引全球五大行之一的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上海一手商品住宅第三季度成交量环比下降12.9%,成交价格保持稳定,均价为人民币22148元/平方米。第三季度,每平方米人民币4万元以上的一手公寓销售量同比下降5.3%至656套。第三季度,每平方米人民币4万元以上的一手别墅销售量同比下降38.5%至107套。另外,在开发商层面,今年第三季度,共有14块住宅用地成交,平均溢价率进一步下跌至15.4%,反映出开发商更浓厚的观望情绪。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商品住宅市场低位成交已成常态,在国家楼市调控政策不放松的背景下,楼市博弈的战线和时间会拉长。此轮调控政策仍将持续,成为抑制投资投机需求的长久策略,明年房价或现低点。另外,楼市供量不断增加,在调控政策作用下,供求结构也在发生改变。从北京情况看,目前仅二手房在售房源已达13.5万套,需消化15个月,楼市销售压力不断增大,降价已成为必然趋势。 “无论拐点是否出现,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各类房价下降、楼盘打折信息已不鲜见,但这样的价格优惠,在促成部分成交的同时,也加大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很多购房者选择继续等待,他们更愿意相信11月和12月将有更低的价格出来。而在观望中,楼市的滞销状态也将延续。”上海一中型开发企业副总裁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采访时表示。 面对各式各样的“策略性降价”甚至可能到来的房地产熊市,购房者如何保价防跌?上海联业律师事务所王展介绍说,通常情况下,有两种办法可以采用: 其一是要求开发商在某个特定时期内进行“保价”。也就是说,可以跟开发商事先约定,在购房之后的一年甚至两年时间内,只要同等品质的物业价格出现下跌情形,便可根据事先签订的“保价协议”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还有另外一种“保价”方式,即房价降幅超过某标准,如10%,便可要求开发商补偿差价。这种方式对开发商来说,易于接受,如北京京贸国际城,在今年初第一次降价之后,便允诺对老业主进行补偿。 其二是约定违约责任。比如双方约定,以总房价的5%作为违约金,因此一旦房价跌幅超过5%,购房者可以选择终止买卖行为,因为相比较履行合同来说,终止买卖可以防止自己承担更大的损失,两害相较取其轻,购房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当然,这种方式是对等的,如果房价涨幅超过5%对开发商有利时,他们也有可能会选择违约,或者要求购房者加价,因此选择这种“保价”办法时,购房者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专家提醒说,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穷尽各种因素,并尽量考虑周全。比如“保价”期限、具体房价参考标准、补偿标准等等,都必须一一列举清楚,这样,一旦出现纠纷,解决问题时才能做到有据可依。而如果只是简单笼统地约定,极有可能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