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期间说,金融危机已经四年了,这四年给我最深的教育就是一个国家要想能应对危机,必须有发达的实体经济,而在实体经济中又必须有创新的和科技的产业作为主导。这样我们就会减少泡沫经济对财政金融的冲击,也减少国际金融市场对我们的影响。所以,今天我想讲的一句话:我们要把很大的力量用到发展我国的实体经济特别是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来。
我们曾经多次强调:所谓的泡沫经济,人们往往看到的是资产价格虚高。但实际上,资产价格的虚高往往是实体经济虚弱所致。日本如此,美国、欧洲也是如此。
当年的日本,的确存在房价高涨、股价高涨的问题,但这仅仅是问题的表象。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在日元不断升值、大量日本资本外溢的前提下,日本本土经济“空心化”,它们希望产业转型,产品升级以达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但这谈何容易。而日本经济恰恰正是死在了“实体经济青黄不接”之时,当然很惨——20多年过去了,到现在日本都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经济增长方向,因为失去的实体经济产能永远地失去了,而新的又找不到。
美国也一样。过去30年的“债务经济发展模式”,美国是在靠“借债消费”垄断经济增长,本土实体经济十分虚弱,最发达的底特律工业区,也不得不依靠汽车金融业务、金融投资收益维持庞大的开支。所以,当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经济根本得不到真实的恢复,而必须继续、又无法继续“债务经济发展模式”,这就是美国最大的痛苦。奥巴马试图恢复实体经济活力,可能吗?美国的共和党干吗?
再看欧洲。此次在金融危机中挺立不倒的是谁?德国。为什么是德国?答案很简单,因为其实体经济强健。法国也还可以,那是因为其特有的奢侈品、艺术品拥有强大需求。
中国必须看到问题的核心:发展强大的实体经济,才是避免泡沫冲击的关键。不过,我们当然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也绝不能放弃传统优势产业。因为,传统优势产业是国民经济之本,是一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力源泉,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土壤。所以,中国必须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温总理短短的讲话中,还体现了三大“政策主题”:第一,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第二,金融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第三,宏观经济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让金融、信贷向中小企业倾斜是不现实的,它们不可能获得银行的充分支持,但结构性减税,尤其是针对高科技微小企业实施减税,这是将优质小企业养大的关键性措施,这将有力地支撑中国经济增长。
高端制造业往往是大型企业,更适合于金融的支持。尤其重大的看点是:总理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判断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重点在于“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支出要把钱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