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河北承德旧称“热河”,历史文化悠久,拥有5000年红山文化、1000多年契丹文化和300余年山庄文化。承德从清代的第二政治中心到上世纪80年代的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再到现在的争创国际旅游城市,它的发展与转型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
  清朝建立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在承德修建了一座夏宫——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成为中国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详细】
  避暑山庄那些事儿
  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承德,历史文化悠久。从发现的石斧、网坠、陶鬲等丰富的历史文物上看,早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殷周时期,这里是山戌、东胡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是燕侯的势力范围。战国时代,承德一带隶属于燕国设置的渔阳右北闰、辽西三郡。[详细]
  京承合作:从“发展性补偿”走向“战略共赢”
  承德市是首都北京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由两地政府主导的京承合作从单纯的“发展性补偿”模式中跳出,逐渐摸索出一条以项目合作为主要内容,社会广泛参与的互惠互利、“战略共赢”之路。 [详细]
  “白毛风”变成了绿能源
  “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倒禾又折树,让人头发蒙。”这是昔日承德坝上地区居民为风所困的真实写照。如今,这些恼人的“白毛风”已经成为宝贵的绿色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正成为承德最具潜力的绿色产业。[详细]
  “接力式”文化遗产保护的四个阶段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仅是承德的、中国的,而且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和文明成果。就承德而言,保护好这批世界文化遗产就是对国家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详细]
  “生态之城” 华北最绿
   记者从承德市林业局了解到,作为首都生态圈最后屏障的承德市森林覆盖率已达54.8%,成为华北最绿之地,人均拥有9亩林地、1亩果树,正在向300年前历史最高水平迈进。[详细]
  整体开发塑造“休闲之都”
  长期以来,人们谈起承德旅游最有印象的就是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旅游品种的单一性,形成了游客“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局面。 [详细]
  打造我国最大的钒钛基地
   记者从中国承德钒钛产业创新与发展高端会议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承德市钒钛产品将占全国市场份额50%以上,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钒钛基地。[详细]
  民营资本舞动承德文化产业
   在河北承德,大量民营资本介入文化产业,激发了“蝴蝶效应”,使得承德的文化产业发展异彩纷呈,好戏连台。[详细]
  文化盛宴:激活历史的成功尝试
   今年六月以来,一场投资2.2亿元,历经数月打造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康熙大典》大型皇家文化实景演出,在风景如画的承德元宝山下隆重公演。[详细]
  休闲旅游产业:放大文化资源优势
   “承德,一座被文化托起的城市,拥有5000年的红山文化、1000余年的契丹文化和300年的山庄文化……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详细]
  一共12座寺庙为何称“外八庙”?
   承德外八庙位于举世闻名的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建于1713年到1780年。1994年12月,外八庙同避暑山庄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详细]
  避暑山庄:中国惟一古代主题公园
   在一次“避暑山庄学”研讨会上,80多位清史和避暑山庄学专家对承德市文物局副局长周余良提出的避暑山庄是“中国惟一古代主题公园”新定位,达成多数共识。其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造园艺术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汇集。[详细]
  分流晨练大军,为避暑山庄“减负”
   有晨练习惯的河北承德市潘家沟居民区周文国老人,这两年不用骑20分钟自行车到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里打太极拳了。他说自己心里清楚,密集的晨练活动难免产生人为破坏,已对文物保护构成威胁。[详细]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