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公司在黑龙江双城依靠垄断地位长期克扣奶农,结果逼得奶农宁可杀牛也不给雀巢交奶。这正是让全社会焦虑的“做蛋糕与分蛋糕”问题的个案折射。
双城市在2002年前后与雀巢公司签订协议,不准双城市再建其他乳品企业,双城市的鲜奶原则上必须交给雀巢,这造就了雀巢公司的垄断地位。双城雀巢公司有3%的股份在当地政府手里,双城市的市长也是雀巢公司的董事长。一方面雀巢给双城奶农的收购价格长期处于黑龙江最低,另一方面政府还阻止奶农把奶卖给外地企业,并曾由公安、畜牧等多部门组成工作组四处拦截。
在这种安排下,雀巢公司为双城市政府做的蛋糕算是不小。雀巢的纳税曾占双城市2004年全部财政收入的60%,到2010年时占比也还接近20%。可是有人算过,其实这些财税贡献与雀巢压低收购价的收益大体相当,也就是说雀巢给政府的税收都是从奶农口里夺过来的,而雀巢自己的收益估计也有不少来自对奶农的短斤缺两和罚款扣款。
为做蛋糕提供原料的基层民众就这样被剥得山穷水尽,于是不得不考虑用脚投票,毁了生产工具彻底不干了。那从蛋糕中获益最多的垄断公司还能继续舒服下去吗?政府先把蛋糕做大再讲分蛋糕的说辞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不少用政令推动的“逼民致富”的产业化工程都沦落到和双城差不多的地步,原本拥有资源优势、提供产业基础的当地民众常常落得个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而从外面请来的投资者则往往反客为主,结果就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政府短期看似得了些GDP和利税数字的好处,最后却往往发现自己中意的龙头产业半死不活,甚至被抛弃荒废,各种规划里能做得和天一边高的蛋糕其实并没做多大,更没什么可分的。
怎么分蛋糕才算公平,这也许谁也拿不出一个让所有人认同的方案,但为参与做蛋糕的各方保留一些基本自由还是不难的,这才是解决蛋糕问题的根本。在双城的个案上把地方政府谴责一番、指出跨国巨头也不可迷信、呼吁上级政府为民做主都属于常规动作,关键在于为众多类似情况找到一个切入口,那就是保障经济活动中各类主体的基本自由,而不要用什么大河有水小河满的怪论把他们捆绑在政府意志上。比如说在双城为奶农一点保留决定把牛奶卖给谁的自由还是不难的。如果这点自由都不为他们保障,那么他们自然会选择更激烈的自由——不卖牛奶的自由。
没了牛奶,我们又怎么做蛋糕、分蛋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