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3%。然而,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严重滞后,专家建议农机化发展要做到“两个融合”。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刘恒新日前在贵州安顺召开的“全国丘陵山地农机化技术发展高层论坛”上说,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实施,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1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1105多亿元,补贴购置农机具1078万台套,受益农户达906万户;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3%,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作业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刘恒新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尚不尽合理,丘陵山区和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任务很重,还有11个省区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到40%,其中5个省低于30%。按照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农机总动力将达到10亿千瓦。
刘恒新建议,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要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及技术推广,一是要建立农机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二是整合农业机械化科研资源,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促进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