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品?赝品!艺术品鉴定这潭水到底有多深?
2011-10-14   作者:林远  来源:经济参考网
 
    一般来说,文物鉴定引发的乱象可分两类:一是"伪专家"满天飞;二是真专家也做"伪鉴定"。其中,"伪专家"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是发放文物鉴定资格证书的机构多、渠道乱、门槛低;而真专家敢做"伪鉴定"的核心原因,是因为他们出具"伪鉴定"后就算东窗事发,也既无法律风险,也无经济风险。这两种乱象都指向市场背后的法律空白以及管理缺失。

    几天速成鉴定师 伪专家为何大行其道

    目前,国内文物鉴定从业人员大致有三类:一是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如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专家,主要负责博物馆文物征集鉴定工作;二是通过国家文物局鉴定资格认定考试的责任鉴定员,业务范围仅限于文物进出境审核;三是在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机构任职,或取得相关机构发放的鉴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
    据有关专家介绍,前两类鉴定人员因工作带有"对公"性质,一般不参与民间藏品鉴定,眼下各类鉴宝活动邀请的嘉宾、专家,多是出自第三类鉴定人员。由于这类鉴定人员在获取资格证书时,不少人并未经过严格的分类考试、资质审核,鉴定水平良莠不齐,从而导致"伪专家"满天飞。
随着收藏热不断升温,鉴定行业还出现了"速成班"。比如,故宫博物院某鉴定专家办了一个培训班,一些藏家报名去听几堂课,拿到"结业证书"后就摇身一变成了"资深鉴定师",并打着"某某鉴定专家弟子"的幌子招摇撞骗。
  "我国尚未建立起统一、规范的文物鉴定资格认证制度,而不少与文博相关的社会机构都能发放鉴定资格证书,这使得挂着各种名头的鉴定师、文物评估顾问大行其道,然后堂而皇之地从鉴宝活动中捞得好处。"该专家表示,鉴定行业鱼目混珠的乱象,与鉴定资格证书发放的低门槛直接相关,"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文物鉴定资格认证制度,并纳入国家执业资格体系,通过统一规范、专项分类的资格考试,组建专业鉴定队伍,杜绝'伪专家'。"

    真专家做伪鉴定 假玉衣引爆鉴定市场质疑

    2011年9月6日,《京华时报)》头版的一篇"专家隔玻璃估价,假玉衣竟值24亿"的报道引爆了民众对考古专家的质疑。当时,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顶级鉴定专家收了几十万的评估费,为华尔森集团总裁谢根荣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个亿的天价评估。谢根荣便以此让建行两位行长轻信了自己的经济实力,随后伪造555份房贷合同,以假按揭的方式从建设银行骗贷6亿多元,并最终导致银行损失5.4亿多元。
    据《法制晚报》报道,谢根荣骗贷东窗事发,"金缕玉衣"被证实为仿制品。那么,参加鉴定的专家又该如何承担责任?"鉴定后,我们特别叮嘱谢根荣,这东西不能去交易,否则犯法。我认为,只要文物不上市场,专家签字谈不上什么风险,这是学术自由";"我没把它当成鉴定活动,而是当成一种友谊活动,是客串性的。他们请你来,给你一点鉴定费,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就完了。鉴定时,谢根荣没说过他的意图,没想到评估报告会被非法利用";"这个鉴定是比较随便的,算是帮朋友一个忙。大家就是聚一聚、坐一坐、走一走、看一看,证明这个资产的价值。既然是家产,评估多少个亿都无所谓,只证明这是他的财产而已"……曾参与鉴定"金缕玉衣"的专家对于自己的鉴定行为给出了上述解释。
    "几名鉴定专家如果事先并不清楚谢根荣要把评估报告作为骗贷工具,那么就属于事先不了解自己的行为会帮助有违法目的的人。根据刑法,这种情况不构成犯罪,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北京律师朱永辉说。
    "从法律上来说,鉴定人将鉴定物品进行了价值评估,应该说是鉴定人认为这个东西值这个价值,但是他人因相信这个价值而造成了损失,这个问题在法律上没有相应的追责规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说。
    央视一位评论员表示,鉴定专家帮凶化,已是潜规则,不仅蒙蔽了收藏者,加重了文物乱象,还伤害了公义。虽然国家对鉴定资质以及鉴定结果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但是如果涉及故意作出错误鉴定,应该认定为欺诈。如果任由专家胡作非为,把声望当作敛财工具,最终必然导致更多诈骗案的出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地沟油的监管比“鉴定术”更重要 2011-10-14
· 艺术品权威鉴定成造假新招 2011-09-28
· 文物市场鉴定:互不拆台成潜规则 2011-09-21
· 24亿元假古董 鉴定市场迷人眼 2011-09-20
· 必须提高鉴定专家的违法成本 2011-09-07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