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城市工资增幅跑输CPI
|
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指数首次发布
|
|
2011-09-28 作者:记者 金辉/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字号
大
中
小】 |
在我国15个城市的四个行业中,虽然多数城市工资总额在提升,但是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上多数地方工资呈下降态势。这是记者今天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仕邦人力资源研究院主办的“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指数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仕邦人力资源研究院院长苏海南介绍,该指数以15个城市(9个东部城市、3个中部城市和3个西部城市)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四个重点行业为调查对象,以2010年1月为基期,通过将2011年6月的数据与基期、去年同期、上月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最终。 这家研究院提供的指数分析表明,这15个城市的人力资源市场存在四个显著特点。一是总体劳务用工聘用量出现同比增长、环比下降的态势,这与我国GDP增速放缓、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在扩张区间连续四个月回落的态势基本保持一致。二是在传统劳务用工聚集地的广州和深圳等地,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聘用量都有减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近年来的结构性用工荒现象,与产业转型升级等相关。多数城市同比聘用量大幅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多数城市今年经济发展情况好于去年。其中,沈阳、武汉聘用量成倍增长,可能与此两市经济发展态势明显好于去年和有关政策支持推动相关;位于西部的成都聘用量增长显著,也与当地开设工业园区、用工需求大幅度上升和农民工大量回流有关。而环比大多数城市聘用量下降,反映这些城市今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仍较大。三是从行业看,送货员、货运司机等新型工种工资增长较快,而传统制造业工资则有下降态势,反映了我国基层人力资源市场出现了新的现象。四是从工资情况看,虽然多数城市工资总额在提升,但是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工资多数呈下降态势。以2010年1月为基期,通过将2011年6月的数据与全部15个城市四个行业2010年1月的数据做对比发现,扣除物价因素后,普通劳动者的实际工资仅增长1%,与2010年6月比,实际工资下降了5%。这表明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增幅没有“跑得过”物价增幅,实际收入同比在下降。 从绝对额来看,四个行业中月平均劳动报酬水平最高的是金融业,为4632.04元(含社会保险等,下同),最低的是批发和零售业,为2063.24元。其中,上海金融业的月平均劳动报酬水平最高,为6117.67元;重庆的批发和零售业的平均劳动报酬最低,为1492.68,前者为后者的4倍。 就下一步相关人力资源市场走势,苏海南预测,总体来看,除了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由于用工荒导致市场供不应求外,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的劳务用工市场比较繁荣,出现供需两旺现象,特别是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郑州,预计在最近几个月中聘用量可能会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平均实际劳动报酬也有增加趋势。 西部地区伴随着大量农民工的回流,可能会出现就业岗位或高收入就业岗位供不应求的现象。 从行业数据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扩展期,劳务聘用量和劳务用工人员劳动报酬都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金融业聘用量会在现有水平上小幅波动,鉴于对用工人员条件较高的要求,劳动报酬也会保持在现有较高的水平上,变化不大。批发和零售业的聘用量会有所增加,但由于该行业对劳务用工的条件比较低,可替代性较强,劳务用工人员与企业谈判的能力弱等原因,所以劳动报酬增速可能会持续下降,甚至转向负增长。 随着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在8月份的止落回升,制造业的聘用量会有小幅增加,劳动报酬也有望逐渐出现正增长。 据介绍,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仕邦人力资源研究院是经济参考报为了编制新华经参人力资源指数专门设立的机构。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指数,是这家研究院在广州仕邦人力资源公司数据库基础上,结合部分实地调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指数体系,力求反映我国部分地区一线劳动者工资和劳动力供求情况,从而打造中国的“大众工资指数”。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