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央行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偏低,未来上涨预期依然强烈。与此同时,居民依然感觉当前房价过高,并且消费意愿维持低位,储蓄意愿继续升高,而这与当前国家拟大力刺激内需的愿望背道而驰。对此,有专家表示,居民收入的增长赶不上通胀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导致消费意愿不足的主要原因。
物价房价满意指数偏低
今年楼市销售的“金九银十”虽然不如往年火爆,但房价仍处于高位。央行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75.6%的居民认为当前房价“过高,难以接受”,这一比例较上个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2009年实施该调查以来的最高值。对下个季度的房价走势,居民对政策调控力度信心仍显不足,有79%的居民认为上升或基本不变。
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也同意大部分民众的感受。他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个季度,局部地区房价会有所下降,但整体仍会上升。据我所知,至少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仍在稳步上涨。”
相较于房价,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价更让居民忧心。央行调查报告显示,72%的居民认为物价“高得难以接受”,环比增加3.8个百分点,而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仅为14.8%,环比下降两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大部分居民认为物价仍将保持上升趋势。
而在物价上行的背景下,居民消费意愿更加低迷,82.8%的居民倾向于储蓄。而在投资选择中,股票投资仅占9.2%,是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居民收入的增长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也赶不上GDP增长速度,导致消费意愿不足。居民收入方式也缺乏多元化,主要还是靠工资,股市的长期低迷,投资渠道的狭窄,迫使居民在银行负利率的情况下仍选择储蓄存款的方式。”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有些无奈地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存准新规难成调控利器
面对当前的通胀形势,央行近日再出重拳,拟扩大存款准备金的基数,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继9月5日,工、农、中、建、交及邮储六大行向央行上缴保证金存款后,其他金融机构于昨日起上缴保证金存款,其中,中小银行第一阶段将上缴约700亿元。
对此,有专家指出,从此次存准新规来看,央行一改往常“一提一加”(提存准、加息)的“两招鲜”,而是对单一的票据融资采取了更为精准的打击。这表明央行管理通胀预期上的手段进一步地完善与成熟,同时,避免了因加息带来的融资成本增加和外围热钱涌入加速。事实上,在今年多次上调存准率和加息之后,票据融资正成为银行腾挪贷款规模的主要手段,这无形中放大了货币信贷的空转效应,也间接增加了通胀治理难度。
但联讯证券首席策略师曹卫东却持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存准新政对银行的影响没想象中的那么大。
“央行把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范围里,并不是为了收紧货币,而是想遏制银行利用资产负债表外的资产对高风险业务贷款的冲动。把表外资产收入表内,可使资金状况更为真实,便于加强管理。至于市场上关于流动性会因此趋紧的说法,我认为,央行完全有能力通过央票发行与回收等公开市场的操作来进行对冲。”曹卫东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如是说。
正如曹卫东所说,9月15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地量发行20亿元3个月期央票,价格为99.22元,规模缩减至前期发行量的一半,中标收益率与上周同期持平,仍为3.1618%。同时,央行实施了91天期限的正回购操作,回收流动性100亿元,中标利率3.16%。
同日,央行还发布了第三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过96%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将在第四季度维持不变或继续收紧。
曹卫东认为,“央行目前是在守住现有力度的情况下观察,如果想看货币政策的转向,要等10月份数据出来。除非CPI连续3个月明显下降,才有下一步动作的可能。我认为,今年CPI会超过4%的既定目标,落在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