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田头到餐桌”全程监控,制订农产品质量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无公害基地建设和绿色食品申报认证……最近,江阴正通过实施“十全十美”工程,为百姓提供放心早餐、放心蔬菜、放心猪肉、放心油、放心醋、放心盐、放心豆制品、放心粮、放心牛奶、放心水产品。 民以食为天,放心食品工程只是江阴民生幸福工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全国率先提出、率先践行幸福社会建设的江阴,正以民生幸福“领跑”城市建设、社会建设,打造百姓宜居宜商宜工宜游的幸福城。8月21日,江阴再获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一,实现了“九连冠”。 早在2006年,江阴就创新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全国首次提出建设“幸福江阴”——“好工作、好收入、好环境、好心情、好身体”,从战略构想到到清晰蓝图,从理念深化到创新实践,从政府倡导到百姓认同,江阴走出了一条民生倒逼转型、转型优化民生的幸福社会建设之路。 幸福不幸福,老百姓说了算。江阴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安居乐业、衣食住行、身心健康”,江阴致力打造“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六大民生幸福工程,通过民生需求倒逼产业和城市同步转型,促使民生实事更加制度化,人民群众生活每年都有新改善、新提升。 让人人享有优质教育,江阴着力破解“就学难”、“择校潮”难题,做好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这篇大文章。五年共建成并启用南菁高中、江阴高中等29所新校区,全市学校装备条件达到省级Ⅱ类以上标准,全面实现“校校通”。
早在2007年10月,就在全省首批通过了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
为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今年开学伊始,由江阴市高级中学牵头,江阴市初级中学、江阴实验中学、临港新城实验学校组成的教育集团正式开始运作。包括行政事务中心、课程与教学中心、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督导室,“四中心一室”的现代教育体系,让教育集团的“成员”间,不仅可以进行硬件设施上的资源共享,还能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2010年8月,江阴与清华大学和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合作,前瞻性地提出要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开展幸福教育,并在4所学校进行试点,让孩子更加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就业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江阴面向大龄特困失业人员,全面实施"121"阳光承诺服务工程,对"4045"人员、双失业家庭人员、单亲家庭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作出承诺:只要愿意就业,不挑不拣,通过一次申请,二次推荐,保证求职者在一个月内实现就业,优先保证双失业家庭消灭零就业。今年,江阴继续实施就业提升计划,全年将新提供就业岗位5.2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2万人,解决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0人,江阴籍大学生就业率达92%,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民生投入是最重要的投入。江阴市惠民支出每年均超10亿元。实现了“城保”、“农保”、被征地农民保障
“三个100%”。全市牢牢筑起了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五道保障线”,实现了“低水平广覆盖保障”到“高水平全覆盖保障”的转变。江阴首创的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也纳入城保范围。 江阴还不断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把“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落到实处,每人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每两年为农民和退休城镇职工免费健康体检。今年,江阴市将完善城乡一体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实施第十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人均保费420元;政策性住院费用补偿率达62%;免费为70岁以上参合群众提供一次体检;免费为10万名妇女开展两癌筛查;开展1000场健康讲座。 住房是民生之本,江阴始终把住房保障作为“幸福江阴”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正在加紧建设1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大部分完成主体封顶,年内配售,将解决1100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老年人幸福才是真幸福”,在江阴,20多万老年人是否幸福已成为幸福江阴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了急事难事,老人只要摁下家中的“幸福一点通”呼叫器,15分钟之内,社区救助中心就会上门提供帮助。从2011年元月起,江阴8.2万多名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均增加了10%以上,居家养老占整个养老体系的85%,全市快速构建起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幸福江阴突出以人为本,把提升百姓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生需求倒逼经济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创新实践,这种发展理念对全国各地都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