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从传统观光向现代多样型转变
2011-09-14   作者:本报记者 吕雪莉/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大通宝库秋景
    历经风雨,西宁从昔日的边塞重镇成为今日繁华的省会都市。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由小变大。致力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打造,致力于旅游环境改善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塔尔寺、日月山等一批宗教、历史、人文知名景区得到开发,并盛名于世;丹噶尔古城、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等一批富含历史、民俗文化的人文景区建成,并发展壮大。
  据西宁市旅游局介绍,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气候优势,西宁市打造了“中国夏都”城市旅游品牌,2004年西宁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西宁市被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集旅行社、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景区、运输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了民族宗教、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中国夏都”旅游产品结构体系。
  2001年以来,全市旅游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递增速度。
  “十一五”期间,以把西宁建设成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为重点,精心培育打造“中国夏都”旅游城市品牌,旅游产业逐步壮大,旅游经济持续增长。
  景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品质得到提升,全市现有重点景区18处,其中A级旅游景区15处(4A级景区6处、3A级景区9处);旅游服务接待单位数量、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各类住宿单位共608家,其中星级宾馆50家(五星级2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以下40家),床位1.13万张;旅行社170家(其中具有出境资质的旅行社6家),从事旅游客运的企业17家,旅游车辆413辆;从事乡村旅游接待的“农家乐”340多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25家)。
  旅游商品开发步伐加快,逐步形成了以土特产、保健品、民族用品、工艺品等特色突出的旅游商品、纪念品系列(其中,昆仑玉、虫草和牦牛肉干等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特色旅游商品)。旅游业对就业的贡献日趋突出,全市旅游直、间接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集景区、餐饮、住宿、娱乐、购物、运输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
  积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着力吸引招徕游客,旅游经济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递增速度。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从2006年的503.07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889.03万人次,年均增长15.3%;旅游总收入从2006年的21.7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6.56亿元,年均增长20.97%,旅游业逐步成为西宁市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今年以来,西宁市把旅游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把旅游业发展与全市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与建设“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结合起来,实现西宁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旅游业由人数增长型向消费增长型转变,旅游产品由传统观光型向现代多样型转变。
  旅游旺季再次出现了“一房难求、一车难求、一票难求”的“井喷”局面,1-7月份,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31.74万人次,同比增长10.5%;实现旅游总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18.9%。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鼎盛王朝•康熙大典》荣获2011中国旅游产业节“优秀主题创意奖” 2011-09-09
· 浦发银行:携手银联发行深圳创意旅游信用卡 2011-09-09
· 中国旅游研究院:今年国庆旅游收入同比或增25% 2011-09-06
· 旅游景区的合作发展 2011-09-02
· 航空旅游:开启“蓝天旅游”新时代 2011-08-17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