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赞普林卡 |
在西宁周边众多的藏传佛教寺院里,衣着时尚的藏族青年男女虔诚地转经或磕长头;年幼的孩子在母亲带领下亲手将一元钱的“布施”郑重供于佛前。这里,藏传佛教与现代思想都渗透在普通藏族群众的生活当中,使得这座千年古城,闪耀着独特的宗教文化魅力。
距离西宁市区20公里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
“寺院”在藏文中的意思是“偏远、脱俗之地”,但现代文明的“发展潮流无可阻挡”,塔尔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坚赞昂旦说,他很高兴看到,现代与传统在西宁融合的非常好。
2010年,塔尔寺获得旅游门票收入3000多万元,依照国家政策全部自用。寺管会利用这笔收入支付每名僧人一万余元生活补助,其余基本用于寺院修缮。
在这座有600多年历史的寺院里,僧人趁修习空隙从袈裟中掏出手机通话;更有僧人已经购买私家车代步。逢寺院举办大型活动,许多僧人用相机记录下盛大场景,其中“胆大”者还主动要求和外国来访者合影。
“现在全寺至少有七八成的僧人拥有手机,许多僧人可以在僧舍上网,”坚赞昂旦说,他本人已经完全适应网络化办公。
作为寺院修缮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坚赞昂旦经常上网浏览建材资讯。“我需要掌握钢筋、木材和水泥的市场价格。”他说。
2009年,青海省开始将容纳4万多名僧尼的600多座藏传佛教寺院全面纳入社会化管理:同当地农牧民一样,僧尼能够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纳几十元保费便可报销六成住院花销,无劳动能力者可享受每月200元的最低劳动保障金,将僧尼纳入农村养老保险也已被提上日程。
“宗教文化的魅力真是太大了!”8月的塔尔寺游客如潮。来自河北的游客季星宇在欣赏塔尔寺恢宏的建筑的同时,更留心普通僧人的生活。他说来西宁前,想象中这是一个落后的城市,僧人们的生活更应该清苦甚至是原始。但来了后才发现,西宁到处矗立着现代化的摩天大厦,现代化城市无异于内地城市,而宗教文化氛围却依然如此浓烈。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宗教研究所所长马连龙说,藏传佛教作为藏族百姓的宗教信仰将继续发展下去,精神的安宁与祥和在今天更显可贵,因为多民族多信仰的关系,西宁在全国众多省会城市中独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