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低迷的行情,让很多基金经理失去买卖股票的兴趣。然而,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换手率却异军突起,其中,华富基金公司以1408.63%的换手率当选“换手王”,特别是换手率高达1979.31%的华富价值增长,相当于基金经理在半个月时间内就将买入的股票全部都更换一遍。
但华富基金的高频换手,并没有换来好业绩。半年报数据显示,华富旗下4只高换手基金,有3只位于行业末10位,亏损幅度高达17%左右,是行业平均亏损6.74%的2.5倍。
高换手低业绩
海通证券基金研究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富旗下4只股票型基金高居前十大换手榜榜单。其中,华富价值增长、华富策略精选的换手率分别以高达1979.31%、1691.34%的换手位居榜首;华富竞争力优选混合、华富成长趋势则以993.49%、971.04%的换手率,位居榜单的第六和第八。
与高换手相反的是,华富系基金上半年的业绩排名却在行业末10位。其中,华富竞争力优选、华富策略精选、华富成长趋势的亏损程度分别为17.75%、17.24%、16.88%。亏损较少的华富价值增长,跌幅也达到10.27%,远远超出476只偏股型基金平均亏损的6.74%。
为何华富基金经理勤快地买卖股票,却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
《中国经营报》记者查阅相关基金的季报发现,华富基金的基金经理操作都比较频繁。以华富策略为例,该基金在一季度减持部分非周期行业,加大了强周期高弹性行业如银行、地产、煤炭、有色、能源等股票的配置。进入二季度的下跌初期,周期行业被减持,非周期类行业成为增仓品种。值得注意的是,华富策略不仅在行业方面大切换,其重仓股也迅速更换。一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在二季报披露时,已经全部换上新面孔。
回顾上半年市场,一季度是银行、地产等低估值权重股的估值修复行情,二季度是消费、医药等非周期行业表现亮眼。从季报看,华富策略的配置都切中了热点,但其一二季度的净值却分别亏损6.58%和11.41%,与所配置行业的市场表现并不相符。
对此,上海一位熟悉华富基金的基金经理透露,“上半年板块轮动非常迅速,华富基金经理追着做市场热点,结果却做成了追涨杀跌,买在高位、又在低点卖出,基本都换错了,净值亏损自然就扩大了。”
换手冲动背后的玄机
华富基金过去几年的换手率为行业平均水平,为何今年会突然一跃成为行业“换手王”?
记者从华富基金投研人士周彬(化名)口中得到了答案,“一是基金规模比较小,流动性好,基金经理只要有较大动作买卖股票,可能就换手一遍。二是今年是震荡市,基金经理忍不住追逐热点,试图获取超额收益。但问题是热点快速切换,基金持股拿了只几个星期,可能就卖出去了。”
周彬介绍,公司基金经理比较年轻,也是高换手的助推因素。“他们对资产配置并不在行,主要以做个股为主,这就导致了基金容易重仓某只看好的股票,持仓比例达4%、5%。如此一来,股票买卖大进大出,不知不觉,换手率就上去了。”
而前述上海基金经理表示,华富基金经理换手率攀升的内在原因,或与该公司年初制订的考核机制有关。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为了激励基金经理干出好业绩,华富基金实施了严格的奖惩机制,投委会给基金经理操作的自由度很大,业绩进行业前十可以奖励数百万元,但业绩在同类基金后四分之一则可能面临下岗。
周彬称,这样一套机制,使基金经理压力很大。“公司投资委员会曾经建议少动多看,但基金经理就是忍不住追逐热点。”频繁操作的后果是“基金经理的心态完全做坏了”,“业绩越是不好,基金经理就越是想做好,感觉有机会就要买,结果动得越频繁,反而造成负反馈。”
有基金经理抱怨考核机制太短视,但周彬坦言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公司曾考虑过更长的考核周期,比如两年。然而,总经理一届也就3年。再加上来自股东的压力,只能对基金经理实施一年一考核。”
在目前的惨淡业绩下,记者了解到,华富基金的基金经理都在努力脱离“降级区”,保住饭碗再说。
“高换手”是小公司的通病
今年以来,换手率高、业绩反而跳水是中小基金公司的基本特征。
海通证券的数据显示,紧随“换手王”华富基金其后的农银汇理基金、天弘基金的股票换手率也高达862.01%、812.20%,业绩同样行业靠后。除此以外,民生加银、万家、信诚等小公司的换手率也大幅提升。
“小规模的基金,进出比较灵活,基金经理总是希望做到高抛低吸,捕捉市场的每一次机会。”北京一位高换手基金经理坦言,操盘小基金的感觉是“可以随便换”,无形中助推基金经理的换手冲动。
这位基金经理以华富基金举例说,“上半年有27周,10倍换手率意味着持股周期才2.7周。它相当于基金经理在半个月时间内就将买入的股票全部都换一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业平均换手率是1.5倍,相当于近4个月才换一次仓。
除了规模因素外,基金经理年轻、缺乏经验亦是小公司高换手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小公司的投研稳定性比较差,年轻基金经理缺乏经验,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往往更愿意追着热点做交易。”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指出,基金经理对热点的把握能力不强,经常踩错节奏,反而越做越差。
对此,周彬亦有同感,“公司几位基金经理都很年轻,实战经验不够,没经历过牛熊市。但公司也没办法,平台小、待遇差,找不到好的人才。”
事实上,优秀投研人才短缺,并非中小基金公司独有,老基金经理一拖三甚至拖四,年轻研究员火线上阵,是当前基金业的通病,已经引起业内高度关注。
而上海另外一位年轻基金经理李成(化名)则认为,公司考核机制的短视,倒逼中小型公司的基金经理冒险。“小公司基金规模小,生存压力大,公司会下死命令逼着基金经理在短期内要做出冒尖的业绩。如果一段时间业绩不佳,就要面临换人的风险。”李成感叹,在这种体制下,基金经理必然会采取激进的风格来“赌一把”。但显然,今年高换手的小基金,满盘皆输,业绩均在行业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