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在贵阳召开的“西南地区农业抗旱工作座谈会”上表示,西南地区要深入研究分析旱灾发生规律,总结抗旱工作经验教训,大力发展发展避灾农业,加快建立农业抗旱长效机制。 据杨绍品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干旱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重,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应对大范围、长时间的旱情已成为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常态。特别是近5年来,西南地区干旱影响日益加重,2006年川渝大旱损失粮食100亿斤,2010年西南地区冬春连旱造成夏粮减产34亿斤,当前的严重伏旱又给秋粮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 针对这一情况,杨绍建议西南地区加强旱灾规律研究,组织农业、气象、水利等行业的专家,开展西南地区旱灾孕灾环境、致灾因子、灾变机理等课题研究,把握旱灾长期发展趋势,为农业抗旱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杨绍品认为,西南地区在加强抗旱设施建设、完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避灾农业。他建议,西南地区今后可以根据气候条件变化和水资源特点,适当压缩冬小麦、冬油菜,大力发展耐旱型春玉米品种,减轻旱灾影响;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设施农业、果园和菜地,充分利用喷灌、滴灌设施,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西南地区还可借鉴西北干旱缺水地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经验,结合本区域农业生产实际,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加以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