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中国基金业制度创新亟待破茧
2011-09-01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网综合
 

    基金公司全线亏损,管理费收入却不降反增。基金经理跳槽不断,老鼠仓事件屡禁不止,致使基金公司盈利模式遭到了强烈质疑。中国基金业经过12年的发展似乎已经进入“瓶颈”期,制度创新亟待破茧。

  离职潮反映基金公司治理结构存问题

  针对基金公司高管与基金经理大幅离职这一现象,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路认为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从公募基金跳槽到私募基金去,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追求。在公募基金行业里这些管理层或者基金经理只是一个打工者,给股东方贡献利润,后来想自己开创一番事业,可能就到私募基金去了,这样自己就拥有了股权,有了更好的机制、更好的发展空间。
  其次,这种离职有可能是劳资双方的一种碰撞。劳资双方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矛盾,股东对公司的发展、公司的机制有自己的理念,但管理层也在争取自己的一些利益,这就会有一个冲突。这也是高管辞职的一个原因。
  另外,从深层次看,高管辞职也反映了基金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现在基金公司的股东比较单一,主要由一个大股东占控股地位,所以股东控制公司的欲望就比较强烈。基金公司的大部分股东都是国有控股企业,股东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作为经营管理层方面的基金公司的高管和股东的这种碰撞会比较激烈。所以,如何使基金公司的治理结构更合理化,股东更为分散,管理层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这是比较关键的。
  中国人民大学证券与金融研究所教授李永森则指出:对基金经理人业绩的历史记录应逐渐完善。现阶段有几百只公募基金,有些中小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时候不那么容易,选择基金的时候可能有些困难,有些信息应该是公益的,公众应该可以非常容易获取。如果选择基金的时候能够非常便捷地找到相关需要信息,会有利于投资人的选择,如想知道基金经理人的从业经历、基金的业绩,包括他受过的处罚都能够很容易地检索到,就会对基金经理人的行为起到更为市场化的约束作用,会有利于其健康成长。

  管理费应针对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收费方式

  针对天价管理费带来的却是高额亏损这一现象,中国人民大学证券与金融研究所教授李永森认为不宜统一采取固定费率模式。
  他指出,如果可行的话,基金管理费应采取结构式收费模式。比如对指数型基金适宜采用固定收费模式,同时要考核管理人管理基金业绩与指数的吻合程度;对于主动型基金管理费收取则应当与业绩相联系,同时,应当对这类基金重点监管,以防管理人为获取更大的业绩而拿基金资产冒超出基金契约规定的风险,也不能所有的基金都和业绩挂钩。针对不同的产品去应采取不同的收费方式。如果认为某支基金的业绩比别的基金业绩好,就应该收费高,这样也不行,比如货币基金的业绩就不可能比偏股型基金高。

  证监会也应处罚曝出老鼠仓的基金公司

  媒体评论人周科竞近日撰文指出,虽然从目前情况来看,证监会对于基金公司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强,审查频率越来越高,但是针对近期对于基金老鼠仓的处罚,业内人士普遍感觉力度太轻,难以起到警示作用。
  对于基金老鼠仓,目前证监会仅仅处罚基金经理个人,并未处罚基金公司。然而如果基金公司措施到位,那么基金经理老鼠仓绝不会一路坦途。虽然基金公司总说老鼠仓是基金经理的个人行为,基金公司并没有责任,但是假如他不是基金经理,他就不能犯这个罪,这是一个典型的职务犯罪,基金公司受罚并不冤枉。所以说,如果基金经理发生开设老鼠仓的违规行为,基金公司也应该同时遭到处罚。
  他同时建议,老鼠仓的罚款收上来后,应该物归原主。对于基金老鼠仓来说,很明显这个基金的投资者受到了重大损失,他们成为了老鼠仓获利的直接受损者。所以说,对于老鼠仓的罚没收入,非法所得部分应该归还给该基金基民,而超额部分则可以纳入证券投资者补偿基金,用来赔偿给因上市公司违规而无法赔偿的受损投资者。

  基金业要进行一次深刻的改革

  针对目前中国基金业遭遇发展瓶颈的状况,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指出,基金业发展到今天,正在经历极为严重的投资人的信任危机。基金业要进行一次深刻的改革,未来的发展有几个重要问题不能回避。
  首先是基金业的定位。基金业代表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应依附于作为卖方的资本市场,它是独立的买方力量。在资本市场上行使自己手中的定价权、投票权,促使上市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是整个行业的使命,而且也是行业存在的理由。如果离开这个使命,去玩交易式投资之类的游戏,是死路一条。
  其次是组织创新。今天我国基金业是实行管理人和托管人共同受托,管理人也就是基金管理公司雇请职业经理进行资产管理的模式,大股东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重视投资人的利益,甚至不尊重职业经理人的正确理念和他们的基本贡献。这已经在损害投资人以及职业经理人队伍的信心。所以,下一步的探索就是组织创新公司型的基金,公司型的基金是职业经理+独立董事构成基金信托的方式,让更多的职业经理人能够把自己的理想,对市场的理解,让更多真正有特色的百花齐放的基金公司诞生,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另外,产品创新应该从投资者需要出发。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管理人,我们的很多创新不是为广大投资人服务,而是在为少数利益集团服务。比如拿公众资金接一些机构的盘,把机构风险社会化。(经济参考网综合上海证券报、西安晚报、21世纪经济报道、新华网、投资导报、证券时报、京华时报、上海金融报、经济参考报、新民晚报、当代金融家、深圳商报等媒体报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京沪两基金陷劲嘉内幕交易案 泄密者曝光 2011-09-02
· 债券型基金投资时机一推再推 2011-09-02
· 万家基金邹昱:加息后半程布局分级债基“好时光” 2011-09-02
· 诺安基金:能源行业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2011-09-02
· 基民再亏千亿 弱市考验基金能力 2011-09-0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