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到7月,贵州各地降水普遍不足,加上7月降水明显偏少以及高温天气下的蒸发加剧,导致全省干旱范围扩大,旱情迅速发展、程度加重,农作物受灾严重,粮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贵州省气象局了解到,今年1到7月,贵州总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7.2%,尤其是7月偏少达70%以上,创1951年来同期最少记录。7月中旬后,贵州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其中东部及南部有27县(站)出现5天35℃以上的高温天气。 加之年初贵州持续低温冰冻、初春低温阴雨寡照、雨季严重偏晚、作物生育期推迟,造成目前的干旱危害愈加严重。据贵州省减灾委、民政厅通报,截至8月4日,贵州88个县(市、区)中有79个不同程度遭受旱灾,受灾总人口1234.15万人,因旱有239.24万人、80.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68.6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39.67万公顷,绝收11.53万公顷,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4亿元。 贵州今年旱情具有发展快、影响范围广、多因素叠加、受害程度深的特点: 干旱发展快。经历6月的雨水集中期后,7月上中旬,虽然全省发生近10天的少雨时段,但由于7月5日到7日出现了强降水天气过程,旱象并不明显。20天后,由于气温高、蒸发大,旱象露头,随着晴热高温天气持续且范围扩大,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到3℃,高温范围普遍在20县以上,致使干旱迅速发展。截至3日,全省92%的县(市)发生干旱。 影响范围广。8月4日的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全省有61个县(市、区)维持中旱以上等级,其中特旱13个、重旱20个、中旱28个。今年5月到7日的气象干旱总日数监测表明,全省大部分县市区在30天以上,沿河、思南、岑巩、玉屏、施秉、黄平、榕江、从江、贵定、白云、册亨等县(市、区)在40天以上,以沿河的47天最多。 多因素叠加。受气候变化影响,贵州极端气候事件频发。2008年以来,全省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2009年偏少17.7%,2010年偏少5.5%;三年来,1至7月总降水量均偏少,2008年偏少3.5%,2009年偏少10.5%,2010年偏少9%,今年偏少37.2%。持续的降水偏少,导致山塘水库积蓄水足,加之前期低温阴雨,早玉米无法正常出苗,生育期推迟半个月以上,雨季偏晚近1个月,水稻、烤烟移栽推迟,生育期推迟10天左右,再叠加目前的干旱,造成正处于需水关键期的大秋作物严重缺水。因此,今年干旱的危害较常年更为严重。 农作物受旱程度深。玉米、水稻受灾较重,两种作物受灾面积之和占总受灾面积的60%以上,从直接影响看,据贵州省农委初步估算,截至8月3日,全省因灾造成粮食产量损失44.6万吨。从后期影响看,目前全省水稻大多处于分蘖拔节期和孕穗期,缺水将严重影响水稻的分蘖、拔节、孕穗等生长发育,严重的甚至导致绝收。玉米处于抽雄吐丝期,缺水将使其无法授粉结实;晚玉米处于喇叭口期,缺水将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时无法抽穗结苞而出现绝收。据统计,目前贵州全省水田缺水面积近290万亩,旱地缺墒面积464万亩,若无有效降雨,将导致这部分田块农作物受灾,甚至绝收,严重影响秋收农作物的产量及农民收入。 灾情发生后,贵州省委省政府及各受灾地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抗大旱、救大灾的思想,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抗旱救灾,坚决打赢抗旱保民生、保秋收这场硬仗。 贵州省气象台预计,8月份,贵州大部地区降水仍然偏少,干旱仍将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