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价格月跌两成 贸易商囤货3个月蒸发500万
2011-08-04   作者:记者 于垚峰 张国栋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号

    昨日(8月3日),江西赣州稀土市场。纯度为99.9%的氧化钇售价为40万元/吨,氧化铈的价格为16.5万元/吨,而一个月以前,它们的最高价分别达到了50万元/吨和23万元/吨。这是目前国内稀土价格全线下跌中的一个缩影。
在此情况下,加之稀土原料供应不足、企业资金短缺、环保门槛等多重因素,国内部分冶炼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减产乃至停产。
  华东一家稀土荧光材料有限公司高层称,如果稀土企业出现大面积停产,对下游应用的企业影响将难以避免。
  不过,更多分析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表示,稀土企业停产对下游产业的影响目前应该是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

  价格跳水贸易商急抛囤货

  “从7月开始,稀土价格便一直下跌,现在价格差不多是最低的了。”赣州德利稀土公司的袁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稀土价格下跌的势头持续了有20多天,一看势头不对,他已经把一些价格较高的稀土产品抛售出去了,现在手上只有一些单价较低的品种。
  “7月2日,有人报价210万元/吨,我没有卖,现在160万元/吨,我还得四处去找买家。”在赣州赣县从事稀土贸易的刘建兵一声长叹。他说,氧化钕从一个月前的每吨200多万元,直线下跌,到现在,只能卖到150万~160万元。其10吨囤积了3个月的氧化钕价值便蒸发了近500万元,“如不尽快脱手,损失还会更大。”
  对于一些单价上千万元的产品,刘建兵更是丝毫不敢怠慢,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抛售。6月份,氧化铕最高卖到3000多万元/吨,而进入7月后,其价格下跌。刘告诉记者,当氧化铕的价格降到2700万元/吨的时候,他就全部清仓了。
  上述袁经理也称,7月以来,稀土产品价格一路下跌,他看情况不对,也迅速地将氧化铕、氧化镝等价格较高的产品卖掉,手上仅保留了单价在百万元以内的产品,“一段时间,氧化铕一天跌100万元,根本亏不起啊,能卖赶紧卖掉,哪怕比市场价格还要低,因为不卖,只会亏损更大。”
  昨日,赣州广利高新技术材料有限公司 (纯度)99.99%氧化铕的报价是2500万元/吨。该公司销售副总廖俊玮表示,此产品他们公司最高的时候卖过3500万元/吨。
    今年7月以前的那段时间,稀土价格却是突飞猛进,氧化铈从年初的5万元/吨,6月份最高涨到了23万元/吨;氧化镨从年初的32万元/吨,6月份最高涨到了116万元/吨。大部分稀土氧化物的价格翻了数倍。
  然而进入7月,稀土产品价格开始一路走低,这让许多贸易商始料不及。

  原矿告急部分冶炼企业停产

  物以稀为贵。当某个产品的价格呈下跌之势时,往往意味着该产品的量在市场上多起来了。但目前的赣州稀土产品似乎并不受此规律影响。
  据一位稀土贸易商介绍,去年以来,稀土原矿价格一路走高,他高价从私营矿主手中购买了数十吨原矿,然而,受私营分离企业无钱买矿和政府对稀土非法贸易打击力度加大的双重影响,他手中的原矿无法脱手,损失惨重。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赣州部分稀土分离企业已停止采购原矿,原因是上游稀土矿商采矿指标已用完,而超额开采的原矿无法提供发票,导致下游冶炼企业不能将原矿采购计入成本。
  “没原矿谁也做不长,矿山停采,拿不到原料,到现在厂子差不多停了有3个月。”昨日,有停产的赣州稀土分离企业办公室人士称。
  赣州德施普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伟峰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停产,正在进行设备检修,现在公司库存的产品并不多,并且都是以前囤积的一些产品。
  刘建兵则表示,设备检修只是一个借口,实际上是就因为无矿了,从而停产,“在赣州,不仅是德施普,许多中小型分离企业,都因为无矿,陷入了停产的地步。”
  不容忽视的是,稀土分离冶炼企业停产直接影响的将是其下游相关产业。公开资料显示,节能灯、电动汽车均为稀土下游产业,而永磁材料更是风电机组的主要原料。
  不过,更多分析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表示,稀土企业停产对下游产业的影响目前应该是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上半年的销售有很大一部分都在中间商和用户的手里囤积着,几个月的停产对下游生产实际影响有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五矿有色停产以遵守稀土矿开采量控制目标 2011-08-04
· 环保部:将加快落实稀土保证金制度 2011-07-28
· 广晟有色欲独吞省内稀土资源 2011-07-27
· 南方稀土势力范围划分完毕 2011-07-21
· 我国或采取措施应对稀土矿价上涨 2011-07-19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