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7月31日晚间宣布,美国国会两党已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以避免美国出现历史上首次违约。
根据白宫发布的声明,两党达成了分三步提高总额为2.1万亿美元至2.4万亿美元债务上限方案;另外将十年内的减债规模定在约2.5万亿美元。由于美国“新债还旧债”的偿债模式未变,且实体经济持续疲弱,分析称新协议的达成只会令美国未来违约时点推移,加之倚重更宽松货币政策预期加强,美元将持续走软趋势。分析人士认为,美元作为全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其持续的超发和贬值,将是未来中国面临的主要外部困境。
|
|
|
图为自2010年底以来的美元指数走势图 |
旧疾难愈 债务爆发点只是延后
奥巴马说,国会两党已就削减赤字和避免违约达成协议,违约将对美国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奥巴马说,这份协议、将使美国的年度国内开支降至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仍能保证在教育和研究等领域的投资,以创造就业,并且削减开支不会过急,以免拖累脆弱的经济。尽管协议框架已定,不过,根据美国的立法程序,这项方案还要得到参众两院投票通过,方可提交总统签署为法律。
即使签署成文,提高债务上限仅是使美国违约的短期警报解除,但美国债务顽疾的长期风险并未随之消解。评级机构穆迪日前表示可能维持美国评级不变,但展望为负面,意味着中期内存在下调风险。高盛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奥尼尔也表示,“就算美国政府与国会达成预算及债限协议,但可能不会避免美国AAA主权信评等级不被调降。”
实际上,美国提高债务上限已是近些年来的常态。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的债务问题也只是获得暂时的“喘息之机”,借新债还旧债的模式将令美国未来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中长期隐忧仍在。况且目前美国的就业、经济状况并不理想,大选前夕政治局面复杂。另外从美国现有安排来看,财政赤字缩减远比不上债务增长的速度,债务偿付能力日益下降。因此,这次美国的债务风波无疑给美元资产持有人敲响了风险警钟。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国际货币研究中心主任孙华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债务上限的调整并不意味着美债风险的彻底消除,而是债务引爆点的推迟。上调债务是临时性的措施,从美国自身情况来看,财政赤字的增加幅度会缓和,但是财政赤字下降是不可能的。美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医疗体系支出等方面的支出不可能削减的太多。”
纽约梅隆银行资深外汇分析师伍尔佛克也说:“该债务协议像是短期的调整措施,我们仍缺乏长期的解决方案,而后者才是评级机构在等待的东西。债务上限已被调升这一事实不会影响他们的行动.如果他们调降美国评级,将对美元带来负面影响。”
近10年来,美国政府年平均包括债务再融资在内的借款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这种以“新债还旧债”的债务依赖不断推升了美国的债务依存度。专家估计,2011年美国的债务依存度有可能跃升至45%以上。
更高债务短期看能拉美国经济一把,但长期肯定会绑架经济发展。美国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表示,如果赤字得不到控制,长期利率将会大幅上升,不仅将遏制经济增长,而且将迫使政府把更多的税收用于偿还过去的债务,导致政府服务和其他政府职能支出的下降,陷入经济“低增长-高债务-低增长”的经济恶性循环。
正如西班牙《国家报》8月1日撰文指出,这场危机的暂时解决,是在野的共和党和执政的民主党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但是这场危机所造成的影响,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而是会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不断显现。
美元走弱 财政政策哑火或靠QE3弥补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首席执行官埃瑞安31日说:“光靠这个初步协议还不够。市场还需看到接下来的更连贯的财政改革行动,即是消除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的结构性弊病的额外措施。”而协议内容显示,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将延至2013年1月1日到期,作为削减财政赤字的途径之一的增加税收手段被冷冻,市场人士寄予希望的额外措施打了折扣。
同时美国财政支出中自主性支出在整体支出中的占比较小,财政支出削减空间也相当有限。分析人士普遍预计,缩减财政赤字将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造成0.4个百分点至1.4个百分点的拖累。财政措施的无力,让当下美国经济难走出“寒冬”:美国商务部7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实际增长1.3%,远低于市场预期;而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由原先预测的1.9%下调至0.4%,创下了本轮经济衰退结束后的最低季度增幅。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同时显示,今年6月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达到9.2%,为连续第三个月上升。
如此情况下,既然财政政策哑火,宽松货币政策的维持势必继续,美联储将不得不推迟加息进程,“弱势美元”政策将延续。这会使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全球经济将面临持续的更为严峻的通胀风险。对于已被通胀利剑刺痛的新兴经济体而言,在如何抵御高通胀并维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政策平衡考验。
即使全球都对流动性再次泛滥感到恐慌,但美国维持宽松货币政策手段使美元贬值的趋势成为许多分析师的共识。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一份最新报告中称:“未来美国自救看似别无他法,只能再次寻求货币政策。我们认为,尽管第二轮量化宽松(QE2)已经结束,但较差的经济数据仍不排除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或者变相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弱势美元仍将持续。”
对于备受关注的美国可能实施QE3的时点,交银国际的报告判断,“从长期来看,债务上限提高之后,QE3有可能在年内推出。美国政府可能会在三季度着手通胀调控,如果该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得到一定抑制,可能将在四季度推出QE3。”
稀释债务 弱美元长期化将重创中国外储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目前难以撼动的情况下,美元可控的贬值形势对美国是有利的。无论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的五年内使出口翻一番,还是从降低外债负担的角度看,弱势美元都是对美国有利的。
记者查阅数据得知,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一直在走弱,已从年初的81左右降至目前的73左右。而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399,再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
而此次美债风险的全面爆发,更从侧面印证了这种弱美元政策对稀释债务十分重要,这种债务的“稀释”看不见摸不着,但实实在在存在。孙华妤说,美国政府知道,直接违约对美国经济自身没有好处,对世界经济威胁更大。但美国财政的长期赤字可通过货币方式来填补。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国债并非由美联储购买,但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开始直接购买债务,这就意味着“债务的货币化”。这不仅带来了直接的通胀风险,也可由此判断出美元贬值将是长期趋势。实际上,美元对内和对外的购买力都在下降。
“美国根本上赖掉债务的可能性不存在,而美债购买力的下降正是中国外储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美国财政部最新《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截至2011年5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598万亿美元,中国仍然是美国国债的最大债主。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此次美债危机中,中国将成为美国境外最大的受害者。从美国现有安排来看,财政赤字缩减远比不上债务增长的速度,债务偿付能力日益下降,中国的美元债权资产也会受到影响。
分析认为,美国两党的政治角力正促使外国央行继续将投资从美元计价产品向别处转移。渣打银行近日表示,有证据表明,今年前四个月中国已经加快了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进程,将大约3/4的新增外汇储备投入非美元资产。不过,如大多数业内专家所言,中国不可能完全摆脱美元资产甚至抛售美债。“对中国来说,外汇储备不可避免地要购买美债,别无选择。即使欧元坚挺,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信用风险要远远大于美国。”赵庆明指出。对于外储逾3万亿的“巨额资金”来说,转移到其他投资对象并非易事。据《华尔街日报》分析,实际上,若(中国和日本等国的央行)想要抛售部分巨额美国国债头寸,甚至只是表现出有这种意愿的迹象,这些国家的本币兑美元就会受此影响下跌。这使得这些央行不得不继续将美元投资到美国国债中。美国国债市场也是全球唯一可以接受如此大规模资金且流动性充足的债券市场。
目前,美元计价储备资产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已经从10年前的70%降至60%左右。但这仍是欧元计价资产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比例的两倍以上。预计任何进一步的外汇多样化投资都将循序渐进。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关建中认为,中国持有美元资产,如果买国家债券不是最好的投资方法,可以把这些钱用来支持中国企业去境外投资发展,利用这些资本创造更多价值,将会更加安全,更加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