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交易所年收入上百亿 隐秘流转无监管
2011-08-01   作者:诸法空相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字号

    设计大师库哈斯的各种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天才灵感,在中国这片热土得到了尽情宣泄,这厢刚落成了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的北京央视大楼,那厢又为深交所构建起足以惊世骇俗的蓝本。
  据说,这栋大楼的造价将超过30亿元。与之相对应的则是,10年前沪综指就到了2200点,10年后的今天也只在2700多点的位置纠结。在投资者没有更多分享到资本成长收益甚至是亏损累累的同时,证券市场规模却在以超常规的速度扩张,同时比市场规模扩张速度更超常规的,恐怕就要数交易所的利润积累了。
  其实交易所的收入结构很简单:上市公司缴纳的上市初费、月管理费、信息发布费,以及各券商缴纳的席位管理费等,当然,以后也不排除有新增参观门票收入。但最重要也是最“可持续性”的收入还是手续费,其中深交所是交易额双边收取万分之一点四七五,上交所是双边万分之一点一,如果以上交所日成交额1000亿元、深交所日成交额500亿元测算,仅此项即可让两家每交易日暴赚3675万元。同时,交易所涉及支出也简单至极,与若干年前并没有任何区别,还是那些人、那些设备、那套内部管理体系。
  但是这每年高达上百亿的财富收入,却是在极度隐秘的条件下进行流转,留存的净收入似乎也无需向谁来分配,一切都游离于各方监管体系之外。从这个角度来看,沪深交易所的巨大利益流和隐秘程度,丝毫不逊于瑞士的国际清算银行。当图纸上的大楼落成时,硬件条件也便可与国际清算银行比肩。于是,矛盾和质疑声难免由此而生。
  国外的证券交易所基本上都是公司制,其中不乏港交所这样本身就是上市公司,每年盈利不菲且对股东慷慨分红,堪称蓝筹权重股。问题在于赚钱多少是一回事,经营过程和结果的透明才是关键,每年港交所需要公布审计结果并向股东作出报告说明。
  但是这些东西,沪深交易所统统省下了。《证券法》中规定,沪深交易所是施行会员制的非营利性机构,也就是说沪深交易所的财产归属于全体券商会员。但这只停留在理论上,真实现状却是沪深交易所处在监管真空的孤岛上,好像没有哪一方能够对交易所留存的巨大收益实施有效监控,“自我管理”和内部审计成为长效管理手段。
  对上来说,财政部、证监会什么的,您可以委派领导,可以指导业务,也可以发布公文由我来参照执行,但是想指挥留存收益,对不起,我们又不是财政拨款的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我们这些财产归会员所有,本质上来说是私产,您管不着!
  对下则更能强硬起来,你们几个券商会员还敢对我交易所指手画脚?就连会员席位还是只能转让、禁止撤销的呢,你们有什么资格来管我?再者说了,法律有规定,在交易所存续期间会员不能私分财产,难道你们还有胆量想把股市“推倒重来”不成?
  很多事情就怕隐秘,一隐秘就免不了被猜忌,被一个小姑娘家掀翻的红十字会就是个典型。没有独立第三方的认可,又有谁能证明自身的清白?因此,交易所与其偷偷摸摸地“闷声发财”,倒不如像财政部的印花税收入似的,每年审计并对外公布。同时,与其花费数十亿元在一栋利用价值并不大的地标式建筑上面,倒不如把留存收益以恰当的方式返还给市场,比如,讨论过若干年但苦于没有资金来源的“投资者利益保障基金”就是个不错的“池子”,毕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真正体现交易所“非营利性机构”的本质特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沪深交易所等明确上市银行债券交易业务规则 2010-10-29
· 沪深交易所为大股东增持开"绿灯" 2008-09-25
· 沪深交易所联袂出台新规抑制权证过度炒作 2007-07-11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