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QE3或成美联储首选
2011-07-22   作者:记者 闫磊/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近期表态令市场有些疑惑,14日先称“如果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乏力,美联储可能采取新的货币刺激政策”,随后一天立即改口为“近期不会推出新的刺激措施”。多位专家认为,美国货币政策背后附着的目标和任务决定了宽松政策不可能轻易退出,而隐形的第三次量化宽松(QE3)在未来可能变成现实。

  宽松政策难言退出

  单就美国国内而言,QE3或是变相的再刺激方案,从理论上讲都会对美国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有利好作用。
  对美国金融市场稳定而言,维持美国国债市场融资的可持续性,即是其最核心任务。数据显示,美联储目前持有的联邦政府债务多达1.336万亿美元,占美国联邦全部债务的14%。本轮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总规模由2007年6月的8993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5月初的28605亿美元。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撰文指出:“美联储如果此时贸然退出,美国国债收益率将出现大涨,这将加重消费者、企业及联邦政府的债务负担,并使美国的财政状况更加恶化。”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指出,不同于上世纪70年代,过去40年的全球化过程使今天通胀存在着清晰的全球传递链。新兴市场处于通胀的前端,而发达国家处于通胀后端。从逻辑上讲,新兴经济体承受的通胀痛苦要大于发达经济体。
  对于通过新刺激措施改善就业市场,更具政治含义。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面临连任挑战,而历史上从未有过总统可以在失业率超过7.2%的水平获得连任的先例。目前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1%,故此,奥巴马政府的任务是在未来18个月增加300万个职位,才可以保住位子。而为了彻底摆脱经济停滞状态,解决近300万个就业,只能下宽松的“猛药”。

  隐形QE3的三种途径

  实施再次宽松的动机具备,具体靠什么方式操作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可能不直接声张QE3,而是通过以下几种“隐形”手段:
  首先设定国债收益上限。美联储对收益率封顶措施的使用有先例可循。20世纪40年代,美联储在将近10年时间里保持着对长期国债收益率2.5%的收益率限制。这种方式与第二轮量化宽松的政策初衷也不谋而合。
  第二种方式,上调通货膨胀的警戒线。历史经验数据显示,1946年至2003年间,美国削减了相当于GDP的70%以上的公债。期间实际GDP增长平均每年令公债对GDP比率降低1.3个百分点,而通胀的作用为1.6个百分点,大于前者。换言之,在整个“名义增长效应”中,通胀的贡献度为56%。在庞大的债务面前,美国必定要靠不断地放水让美元贬值,从而启动新一轮的债务削减计划,从贬值中获得最大的债务削减收益。
  第三种方式,美联储用其资产负债表下数万亿美元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进行再投资,将会继续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创造出庞大的流动性。包括美联储所持美国国债、MB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ABS(资产支持证券)等资产到期的本金和利息,每月大约为350亿到450亿美元,这虽比不上每月上千亿美元的QE2,但规模也相当客观。

  负作用不可小视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货币政策路径表明,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关注点是国内目标,对国际溢出效应关注相对较少。虽然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今年6月底到期,但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远未收官,新兴市场对于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和债权损失风险都不得不防。
  尽管理论上刺激方案有较多益处,但现实却也不那么理想。货币政策并非万能,其作用不过是改善市场流动性环境,降低私人借款成本,从而影响金融市场价格和私人消费投资活动。而私人消费和投资是否扩大,经济增长动力如何,不仅取决于融资成本,还取决于负债率、收入预期等情况。
  另外,实际表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使新增的流动性迅速进入实体经济变为资产,反而会像潮水一样,直接冲击各国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催生新的资产泡沫,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美国经济可能短暂复苏,但是美国房价将再次下降、失业率仍会居高不下、美元执意维持贬值趋势,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股市仍有上涨空间,烈性通货膨胀的阴影已悄然袭来,而新兴国家的货币将再一次面临“被升值”。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伯南克排除QE3 美元自低位反弹 2011-06-23
· 美联储下调经济增长预期 伯南克排除QE3 2011-06-23
· 经济数据不佳 美联储或变相实施QE3 2011-06-20
· 美联储近期难推QE3 2011-06-10
· 专家称美国近期不会推QE3 2011-06-09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