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网民:借“研报门”阻断分析师行业潜规则
2011-07-22   作者:记者 史丽/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据报道,银河证券关于攀钢钒钛的“卫星研报”事件还未落幕,有关青岛啤酒“7倍空间”的研报又引起了争议。面对频频出现的“研报门”事件,业内人士表示,监管不力是导致研报屡屡出现争议的重要原因。
  对此,有网民认为,曾几何时,对于券商研报,普通投资者很难获得。遗憾的是,如今不少研报让投资者很受伤。希望层出不穷的“研报门”危机,能促使监管部门切实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阻断分析师行业的“潜规则”,让这个行业走出乱象横生的泥塘。同时,能让分析师带给投资者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而不是一边是掷地有声的“强烈推荐”,一边是股东和机构不计成本的大幅抛售。

  研报竟成投资者“反向指标”

  “在这个市场当中,每天都有几百份的券商报告出来,很多投资者早已把这些报告作为反向指标。市场中很多个股的走势和券商报告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早已司空见惯,凭着券商报告买入被套的事例举不胜举。”网友“小女”认为。
  “从中国宝安的‘石墨烯事件’到预测比亚迪上市破发,从深国商的‘乌龙’研报到‘天价榨菜’再到‘天价阿胶’,无不在拷问这个行业的公信力。据《理财周报》报道,记者从1123份券商的‘强烈推荐’研报中竟然找出568份严重误判的报告,占到一半以上,让人触目惊心。”一位新浪网网友表示。

  为何“满纸荒唐言”

  署名“张世斌”的博文分析了近期券商“研报门”频发的两方面原因:一是部分研究报告存在忽悠的成分,这种现象较为普遍。特别作为市场化的卖方研究机构,即研究所机构是对外服务的,需要参与市场竞争。对于客户尤其是像基金这样的大客户,有时言不由衷。二是上市公司本身忽悠。就拿中国宝安石墨矿事件来说,如果把责任全部归咎在券商身上那是不对的,应该归结在上市公司身上,因为公司网站上明确披露过。
  署名“壶兰布衣”的博文认为,研报的严重失实有着行业内深层次的原因。首先,分析师在撰写研报时确有“难言之隐”。分析师要兼顾上市公司、基金以及证券分析师排名三方面的利益。分析师想去上市公司调研,想得到上市公司的核心资讯,就不敢得罪上市公司,不敢轻易给上市公司定卖出评级。券商需要基金的分仓席位,需要基金的交易量,而基金需要找出最充分的买入理由让持有的股票上涨,双方是利益共同体。要让券商分析师给基金持股打卖出评级是不现实的。再则,基金经理作为证券分析师年底排名的评委,分析师在给基金持股做卖出评级时难免投鼠忌器。这就造成了一个怪现象:市场上一年数千份调研报告,95%以上的报告是买入、增持和推荐的评级,鲜有卖出和减持的。分析师很难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其次,券商大小不同,规模不一,实力自然也不一样。上市公司常常会邀请大型券商到公司调研,小券商往往不在邀请之列。小券商的资金有限,无法安排足够的实地调研差旅费,又要完成相当数量的研究报告。于是,“抄袭门”和“乌龙”研报就出现了。

  应加强监管力度

  署名“陈王伟”的博文认为,在越来越多的券商卷入“研报门”危机之后,证监会要求各证券机构应参考借鉴有关意见,结合公司实际予以改进,内容覆盖研报独立性、内幕信息处理等核心环节。证监会还建议,为制作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开展的上市公司调研要独立进行,不得与基金等机构客户一起参加相关调研活动。但是这对于整个“研报门”危机来说,不啻是隔靴搔痒。在这一场又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研报闹剧中,投资者在感叹分析师研报错误之多、闭门造车水平之高、抄袭能力之强的同时,更慨叹管理层监管力度之弱,处罚力度之轻和违法成本之低。一场场闹剧之后,大多是不了了之的结局。这无疑助长了造假者的为所欲为。
  “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希望证监会的调查能够尽快出来,我们也希望法律能够严惩市场作弊的人。但是无论哪个市场、哪个时代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彻底清除市场污垢。既然我们要参与市场,还需要我们能够睁大眼睛,自我防范。绝不跟风是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署名“方西”的博文认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不信任分析师排行榜 2011-07-21
· 证券分析师骤刮跳槽风 行业洗牌在即? 2011-07-20
· 明星分析师跳槽不只是差钱 2011-07-20
· 民生证券成挖角大户 4成分析师来自其他券商 2011-07-20
· 寻访金融猎头:挖一个行业分析师获20万佣金 2011-07-20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