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壁鸟瞰 |
|
赤壁,一个享誉世界的地方。
滔滔的长江水,巍巍的幕阜山,见证了一场震古烁今、名垂青史的战争。
1800年前,大智大勇的诸葛亮在赤壁借得东风,与孙吴联军大败曹操,从此天下三分;1800年后,勤劳智慧的52万赤壁人再借科学发展东风,全力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建设强而优的中等城市。在这1723平方公里的灵秀土地上,科学发展的新“赤壁之战”正奏响着跨越、和谐、激昂的华彩乐章!
作为中央、省委领导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赤壁全市上下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激烈竞争中创造了发展优势,在抢抓机遇中培植了发展后劲,在改革开放中改善了发展环境。尤其是去年以来,赤壁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提出了“解放思想创先争优推动赤壁新一轮大发展”的响亮口号。赤壁人风风火火,敢闯敢试,大胆开拓,全民招商、全民创业,借历史、借智慧、借资本、借科技,把一个“借”字的文章做得更大更活。
借历史
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初步统一北方后率兵南下。孙权与刘备联手共同抵抗。曹兵进到赤壁后,小战失利,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孙刘利用曹军远来疲惫、疾疫流行、不习水战、后方不稳定等弱点,巧用火攻,水陆夹击,大破曹军。这就是震古烁今的“赤壁之战”。
硝烟散尽,斗转星移。“赤壁之战”留下了一大批文化遗址、遗迹和文物,赤壁市西北的赤壁镇,保存有我国古代著名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李白、苏轼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些历经千年积淀下来的三国文化成为赤壁市最大的无形资产。
如何将这一无形财富转化为真金白银呢?赤壁市领导反复斟酌,决定借用赤壁的历史名气,将蒲圻市更名为赤壁市。历经几年周折,1998年6月,国务院批准蒲圻市更名为赤壁市。随着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出和电影《赤壁》的上映、京剧《赤壁》的演出,“赤壁”这个名字已家喻户晓。
借智慧
赤壁大战中,诸葛亮神机妙算、呼风唤雨,一把大火,强虏灰飞烟灭。诸葛亮靠什么借到了东风呢?
答案是:靠智慧。赤壁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智慧才是万能的“东风”。
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是智慧产生的源泉。赤壁市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先后开展了“建设科学发展新赤壁”、“解放思想创先争优推动赤壁新一轮大发展”等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认清对外开放是赤壁最大的优势与潜力所在,着力解决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环境、工作落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全市上下扩大对外开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使大家在“要不要开放、能不能开放、怎样实施开放”上形成共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仅2010年,赤壁市就先后四次组织党政代表团赴江阴、洛阳、武汉、荆门、仙桃发达和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招商引资、城镇建设、土地流转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管理模式。
2010年6月份,赤壁市举办《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专家评审会,邀请省国土资源厅、环保厅、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市政院等单位的8位专家组成了专家评审组实地考察了赤壁市城市发展和建设情况,听取了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汇报,并对规划纲要进行了认真评审,提出了具体建设意见。赤壁市按照规划纲要加快了城市建设。在赤壁市城区,80%的街道以刘备、周瑜、曹操等三国人物命名;人民广场上巨大的诸葛亮铜像,是该市的新地标;铜像下的文化墙上,镌刻着历代诗人吟咏赤壁的诗词歌赋。新建的赤壁火车站远远望去既似三足鼎立的大鼎,又如赤壁之战的战船。赤壁博物馆内,收藏着数千件三国时期的文物。
通过广泛搜集整理资料、实地踏勘、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先后完成了《赤壁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说明书》、《汉茶生态文化产业园旅游总体规划》、《陆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0-2030)》、《赤壁港区旅游专项规划》等8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了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为主的旅游精品项目库。中外游客纷至踏来。投入巨资对赤壁之战遗址进行了合理开发和保护,由于“赤壁品牌”的拉动作用,近5年已接待海内外游客千万人次,门票收入1.3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50多亿元,旅游经济指标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许多游客在赤壁市流连忘返,感叹“这里的每个角落,都飘着三国文化的余香”。
借资本
积极破解投融资难题,城投公司经营市场化、股权多元化进程加快,累计融资7.4亿元;成功引进美国花旗银行和江苏吴江银行,累计放贷3亿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得到国务院医改办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16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率先在全省推行村卫生室改革。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引进各类项目956个,实际到位资金80亿元;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26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6倍;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年均增长93.6%,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利用外资先进县(市)。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倡导全民创业。“一切为了招商、一切服从招商、一切服务招商”、“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深入人心。围绕招商引资,打造政策洼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赤壁市招商引资考核及奖励办法》、《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规定》、《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对工业性生产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对外来投资者,在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优化政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服务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开设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受理“联审联办制”,为企业实行一站式、保姆式全程代办服务。努力打造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投资环境,真正把赤壁打造成为发展软环境最优的地区之一。吸引了华润电力、晨鸣纸业、华新水泥、银轮蒲起、盛宇集团、凯迪生物、人福医药等一批技术起点高、产出效益好、产业支撑强的战略型项目纷纷落户赤壁,构成了赤壁跨越发展的“动车组”。
不断夯实招商平台。一方面建好园区承载产业转移平台,投资近2亿元,加快了赤壁经济开发区和蒲纺工业园区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主要道路、公共设施和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对外开放的优质平台,夯实招商引资的基础条件,吸引了75家企业入园发展,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另一方面,搭建企业融资平台,成功引进美国花旗银行和江苏吴江商业银行,累计放贷2.2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城投公司多渠道融资7.4亿元,全力支持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
借科技
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撑企业发展优化升级。组织赛因化工、蒲旗特种机械、赛飞摩擦材料、康华药业、金一杯电缆和羊楼洞果茶、官塘驿林场、信诚科技等20余家科技和高新技术企业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化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省农科技院、林科院、中科院等1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校企研发中心3家,合作实验实践基地9家,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化升级提供了有力的力量和资源支撑。
培育、创建科技创新企业基地,引导企业、基地走自主创新道路。通过积极组织、培育和申报,湖北华舟公司和湖北羊楼洞果茶公司被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和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试点企业,赤壁市楠竹和猕猴桃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并纳入了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划,将三年定向获得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企业和基地建设规划已制定,正在按计划实施,将对引导企业、基地创新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微软、思科两大巨头先后三次考察赤壁,准备落户。新加坡一家研究干细胞的企业也正在洽进入赤壁事宜。世界科技巨头在赤壁的生根落户无疑将为本地企业的创新和研发带来新的活力。
争取政策支持,助推企业创新发展。组织蒲旗特种、湖北华舟、恒鑫纸业、康华药业、帅力化工、官塘驿林场等6个企业申报了国家、省中小型创新基金,省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制造业信息化等科技计划项目,争取无偿资助220万元,较以往有了大幅度增长,为企业创新发展起到如虎添翼、锦上添花的效果。目前,有35家企业建立了科技研发中心、实验室,16家企业申报了省级研究与开发计划、创新基金、制造业信息化等科技计划项目。
据介绍,2010年,赤壁市生产总值达到134.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44元,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赤壁全市在建项目102个(其中工业项目55个、农业旅游项目22个、商贸城建项目25个),到位资金18亿元,同比增长50%;签约项目30个,协议引进资金87亿元;跟踪项目58个。
凭得赤壁胜迹在,再借东风兴赤壁。勤劳智慧、善抓机遇的赤壁人,不夸耀昔日的战功,不迷恋历史的辉煌,正雄心勃发,众志成城,谱写赤壁改天换地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