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老工业基地吉林省正在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素质提升为抓手,全力推进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以科技引领夯实吉林省汽车、石化及农产品加工“三足鼎立”格局,力争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工艺装备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产业关联,向高端、精品、集群配套、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我们将以科技引领再造支柱产业的新优势。”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周永泽说,计划到“十二五”末,实现工业总量“双翻番”,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6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300亿元以上,年均分别增长超过15%和14%,实现老格局的新跨越。
汽车:依靠自主创新打造“世界级”产业基地
“到2015年,把吉林省汽车产业建设成国内整车规模最大、研发实力最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产业基地。”周永泽说,近年来吉林省汽车产业在一汽集团带动下,整车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同步发展,形成了集汽车研发、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专用车生产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自主品牌优势明显。
据了解,2010年省内汽车产量达到16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车达到65万辆,汽车零部件配套产品3500多种,为一汽配套率38%,混合动力客车实现批量生产,B70、B50等多款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进入试制阶段,研发水平国内领先,汽车产业完成产值3966亿元,实现增加值1091亿元。
更令吉林汽车人感到骄傲的,是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以一汽集团为依托,吉林省新能源汽车研发、汽车电子等领域,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今年1月14日,一汽集团“J6重型车及重型柴油机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预计今年7月份,一条包括奔腾等车型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将在一汽集团正式投产。
如今,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具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由2005年的17家增加到40家。其中,作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一汽集团技术中心已形成中、重、轻、微、轿、客、军等商用车、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能力,在国内高端重型商用车底盘、发动机、变速器、车桥、驾驶室及白车身的开发及试制、试验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十二五”期间,吉林将依托一汽集团,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突出整车产能扩张、自主品牌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和自主研发能力提升,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份额。周永泽说,整车生产力争形成400万辆生产能力,其中红旗、奔腾、解放、佳宝等自主品牌产能将达200万辆,新能源汽车达20万辆,其中纯电动车超过10万辆。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加大汽车自主创新与技术研发,加强汽车零部件研发体系建设,把一汽技术中心打造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在长春、吉林两大汽车园区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的公共研发平台;促进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形成国家、省和企业三级零部件研发体系。
石化:延伸产业链条向“精深化”方向发展
作为传统的支柱产业,吉林省石化产业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石油、天然气、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煤化工、盐化工等多门类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到2010年,主要装置及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乙丙橡胶、聚乙烯、醇醚等16套装置生产能力居国内前三甲,而且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正在朝着“精深化”方向发展。
“十一五”末期,吉林省ABS、丙烯腈、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苯橡胶、氯碱等30余种产品在国内占有一定优势。其中石油和天然气产能75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1200万吨、乙烯产能85万吨、合成树脂产能100万吨、尿素产能40万吨、氯碱产能35万吨。2010年全省石化行业完成产值1609亿元,实现增加值565亿元。
进入“十二五”,吉林将将围绕助剂、添加剂、催化剂,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支持石油钻井助剂、纳米碳酸钙、FCC催化剂等产品发展;农药类重点支持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的农药产品发展,精细化学品率由目前的32.5%提高到40%,化工为汽车行业配套比例显著提高。
据了解,吉林省还将按照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园区化发展方向,依托现有资源优势,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石化产业向精深化、高端化发展。加大勘探开发,增储上产,实现油气当量1000万吨目标;形成1500万吨炼油加工能力和140万吨乙烯、110万吨丙烯生产能力;加大C4、C5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力度,扩大丙烯和石油树脂生产能力,形成中国石油东北地区C4、C5资源聚集加工基地。
吉林油田公司总经理侯启军说,2000年以来,吉林油田坚持油气并举,通过技术和管理“双轮”驱动发展,油气产量2004年跨越500万吨,2006年跨越600万吨,2008年跨越700万吨,2010年达到750万吨,是我国东部陆上增产幅度最大的油田。他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2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2000亿方,2015年油气产量将达到千万吨规模。”
“十二五”期间,吉林石化公司将建成千亿元化工产业基地,吉林化工园区将建成千亿元国家级石化产业园区,全省石化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000亿元,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3%和12%。
农产品加工:依靠技术铸就品牌实现“新跨越”
“依靠技术引领打造名牌产品,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新支柱。”吉林省农委主任任克军说:“到201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将实现销售收入5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12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5%和15%。”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农产品和特色资源加工深度不断提高,已形成了中部粮食和畜禽深加工区、西部畜乳产品和杂粮杂豆加工区、东部长白山特产品加工区的产业布局。玉米深加工产业优势明显,赖氨酸市场份额占主导地位,以玉米为原料的丙酮、丁醇、多元醇以及秸秆、玉米芯等非粮生物质原料的生产技术和规模国内领先。到2010年,氨基酸等主要产品产量居全国领先地位,其中氨基酸70万吨,发酵酒精138.8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包装饮用水370万吨,葡萄酒20.5万千升,居全国第二位;鲜冷藏肉181万吨,冷冻饮品26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卷烟实现产销80万大箱。
“十二五”期间,吉林将依托丰富的农畜特产资源,做大做强粮食精深加工、畜禽加工和长白山生态食品三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生物质化工产业,深度开发矿泉水、人参、林蛙、梅花鹿、食用菌等长白山特色资源,提高加工深度及高端产品、终端产品比重,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安全产品生产基地、循环高效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生化加工高新技术转化基地。
任克军介绍说,一方面,进一步扩大赖氨酸生产规模,以赖氨酸为主的氨基酸由目前的70万吨达到100万吨产能,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加强酒精下游产品开发,加快非粮酒精的产业化进程,发酵酒精规模由目前的150万吨达到200万吨产能,巩固全国领先地位;淀粉糖和秸秆糖由目前的220万吨达到400万吨产能;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生物质化工醇由目前的40万吨达到300万吨产能,打造以大成集团为主导的千亿元生物质化工产业基地。
另一方面,鲜冷藏肉由181万吨提高到300万吨,乳制品由7万吨提高到20万吨,精制稻米产量由35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人参产业加快进入食品试点,重点支持开发、生产人参食品、人参药品、人参化妆品等系列产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参深加工产业基地;矿泉水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端水产品,提高产业集中度,努力打造长白山矿泉水品牌,建设千万吨长白山矿泉水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