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份令人心碎的成绩单自然不会让广大基民满意。失望之余,投资者们纷纷选择赎回。基金全行业上半年拼尽全力发行了1700余亿元的新基金,最终换得的却是满目疮痍:前两个季度基民抛售了近1600亿份公募基金,基本上将基金公司新发基金的成果抹杀。
整体规模:二季度净赎回468亿
天相数据统计显示,二季度开放式基金被赎回467.80亿份,赎回比例2.10%。
低风险的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成为二季度赎回重灾区,净赎回比例分别达到11.45%和8.22%,整体份额分别缩水了155.92亿份和98.2亿份。 QDII基金和保本基金份额缩水比例也较大,分别达6.13%和
5.65%,整体净赎回规模分别约60亿份和13.68亿份。 另一方面,基民赎回偏股基金的动能逐渐衰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缩水比例仅为0.77%,共计出现净赎回142.86亿份。 尽管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基金的净赎回规模已大幅减少,但持续净赎回已几乎抹杀了上半年新基金发行的成果。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虽然发了108只新基金圈钱1769.25亿元,但同期净赎回的开放式基金规模也高达1562亿份。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新发基金的1700亿规模中明显有不少“帮忙资金”,而“帮忙资金”的迅速撤离导致新基金规模的缩水程度更甚于老基金。 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今年一季度新成立的46只开放式基金中,有42只次新基金份额遭遇赎回,共计缩水了190.8亿份,平均净赎回率为31.1%。
巨额赎回使得新基金竹篮打水
二季度,新基金再次成为赎回的重灾区,基金公司拼命募得的首发规模在打开赎回后迅速流失,基金公司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规模过小影响投资运作,基金“婴儿潮”造就的一大批“迷你”基金的命运堪忧。 新基金缩水比例触目惊心。上海一家中等规模公司3月底成立一只QDII基金首发规模为5.08亿份,打开赎回后到二季末,该基金份额缩水到只有5969万份,已经接近5000万份的警戒线,缩水比例高达88.26%。深圳一家大型公司3月成立的一只QDII基金首募规模为8.23亿份,到二季末只剩下1.71亿份,缩水近八成。上海一家大型公司发行的某基金6月17日开放赎回,两周时间份额缩水47.78%。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为了发行新基金投入大量资源,结果募得的资金在短时间内又流失,可谓竹篮打水一场空。目前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已经成为一场无聊的资金腾挪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基金公司成为最大受害者,陷入发一只赔一只,发的越多损失越大的境地。 据天相投顾统计显示,在截至二季末的888只(A、B类分开计算)基金中,份额不足10亿份“迷你”基金的多达400只,占比接近一半。而这400只基金中又有140余只规模不足2亿份。有分析师认为,从2008年开始的基金“婴儿潮”是造就“迷你”基金大量诞生的主要原因,如果发行依旧,基金业绩又没有起色,那会有更多的新基金加入“迷你”基金大军。(经济参考网综合上海证券报、每日经济新闻、北京晚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广州日报、证券日报等媒体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