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网民:地铁安全事故折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2011-07-07   作者:记者 于璐/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发生电梯故障致1人死亡多人受伤。网民认为,在此次事故中电梯生产商难辞其咎,尤其是在不久前已发生过类似事故并致人受伤的情况下,仍未能很好地接受教训,以致让类似事故再度发生。对于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网民同样予以诟病,认为此次事故极大地暴露了其日常管理、安全意识方面的严重缺失。

  企业责任哪去了?

  四川在线署名“王文舟”的文章认为,电梯生产企业有重市场、轻质量之嫌:作为一个著名的老品牌电梯商,奥的斯在北京占据着极大的市场,但是4号线地铁发生的逆行事件必将引来巨大的恐慌。难道一家企业取得如此巨大的销售以后,就开始对质量疏忽,管理松散?还是运营方疏忽维护?
  署名“徐迅雷”的文章说,现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电梯,安全始终应是第一指标。机器、电脑,由人制造、由人控制,人若高度负责,那么就能把事故的概率控制在最低,甚至是零。要知道,电梯不仅仅是“生产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安装出来”“管护出来”的。人是电梯安全的第一因素。真正的安全防范,在电梯的生产、安装、安检、养护,在有关的人员和有关责任公司。在别的方面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在这公共安全设施方面,必须是“无限责任公司”。

  公共管理应做啥?

  对于相关部门的管理,网民也提出了质疑。
  署名“李志起”的博客文章说,面对4号线地铁惨剧,不由得让人怀疑,对于这样一个有“前科”的品牌,咱们的运营部门是否吸取了教训。有关部门是否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履行了监督职责。
  “李志起”表示,看似安全保障工作做得很到位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后果却会让人震惊。杜绝“零事故”势在必行,因为这样的地方,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无法想象。据说在深圳地铁事故之后,有不少人想到了北京地铁的整体运行安全,给出了很多建议。这些建议包括电梯、步行梯的使用,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等,尤其是早晚出行高峰时间的秩序管理,以及一些线路的站台还没有安全屏蔽门等问题,都是事故隐患。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建议是否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
  金羊网署名“徐迅雷”的文章说,公共场所的电梯,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一种,应该跟公交车、火车、飞机等同视之。只有提高到足够的高度来认识它,才能在根本上保证它的安全性。

  不能盲目追求建设速度

  有网民表示,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但是,采买、运营、管理、监督体系是否能够适应这种速度,关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能否实现,关乎我国经济发展的得失。
  微博“北京游走的鱼”说,动物园地铁站的事故,看似是偶然事件,但我觉得是必然事件,北京地铁价格便宜,准点高,速度快,方便快捷,因而每条线路最近几年都是超负荷运转,配套设施消耗也很大,因此相应管理与监督必不可少。
  有网民表示,这些年,我国的地铁呈现出一种飞速发展的态势,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不得不去思考:这些成就是不是存在着一些隐患呢?上月底,百年一遇的暴雨让我们的认识到了地下工程的失败。难道我们的失误仅仅是在地铁上吗?其实不然。我们的速度在整个世界上都是很有名气的,各种“第一”纷至沓来。不过,俗语有云:慢工出细活。我们不能为了一味的求速度,就疏忽了最本质的问题。
  还有网民说,在公共安全领域,科学制定日常管控措施,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严把质量关和监督关,从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不可侵犯的生命财产安全,才是“以人为本”的首要初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媒体评涨价难解地铁高峰压力 2011-06-20
· 涨价解决不了地铁高峰压力 2011-06-20
· 地铁高峰若调票价须做好调研 2011-06-20
· 穿过地铁看伦敦 2011-06-13
· 北京地铁四号线模式能否复制 2011-05-30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谢国忠: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思想]张立伟:中国奶业没有“消费者主权”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