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手游戏:平安证券下半年10金股7只自己保荐
2011-06-27   作者:朱昌斌  来源:理财周报
 

    “下半年推荐的10家成长公司中,有7家是平安证券自己保荐的。”一名参加平安证券中期策略会的人士说。
  进入6月份后,券商纷纷推出中期策略报告,平安的荐股让人印象深刻。股票表现不好,研报推荐却是一份接一份,推荐程度更是一份比一份强烈。

  “不排除给保荐项目贴金”

  平安自保自推的七只股票分别是利源铝业、华测检测、通源石油、长信科技、超图软件、瑞凌股份和凯美特气,其中,研究部门对华测检测和长信科技分别发了7篇研报,而长信科技7篇中的6篇属于“强烈推荐”。截至周五收盘,复权后长信科技的股价为40.10元/股,较最高价61元跌去20元。
  平安一共对通源石油发出4份研报,而且每篇都属于强烈推荐,可惜,通源石油一点也不争气,一季报该公司净利润-1184万元。长江证券对通源石油的评级为“谨慎”,其他券商给出的评级寥寥无几,与平安形成强烈的对比。
  平安对利源铝业发布2份研报,全部为“强烈推荐”。吊诡的是,在利源铝业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平安证券关联方平安人寿的两个账户,分别占流通股的5.92%和5.79%,排名前两位。
  “从制度上来说,研究部门和投行是独立的。但是平安证券的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公司从整个战略综合考略。”广东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券商策略研究员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他认为,平安投行部门这两年项目越来越多,带来的收入不断增长,公司也希望投行做得更好,“不排除往保荐项目上贴金。”
  下半年序幕即将拉开,券商关于未来6个月的策略报告也陆续发布。
  2011年6月16日,平安证券推出中期策略报告《“U”型之旅,挖掘增量》。对于下半年的行情,平安证券总体看多。在研究报告中,分析师认为内外部风险因素基本在二季度释放,受政策变化路径和经济运行周期影响,未来市场企稳回升将分“两步走”:三季度“政策预期改善,市场企稳回升”;四季度“经济预期改善,市场趋势上行”。全年市场则呈现“U”形而非“L”形变化。
  在行业配置方面,平安证券推荐“弹性消费品+强势投资品+优质成长股”组合。此外平安证券推荐了10家成长公司,作为下半年推荐标的。
  10家公司分别为利源铝业、华测检测、中航精机、佛塑科技、通源石油、长信科技、超图软件、碧水源、瑞凌股份、凯美特气。
  对于这些股票是如何选出来的,平安策略报告中表示,“综合自上而下分析和自下而上汇总,我们分别围绕食品饮料、家电、零售等消费品行业;建筑(水利)、机械(军工)、地产(龙头)等强势投资品行业和用电网、信息网、环保网相关的中小市值公司,推荐了十家蓝筹公司和十家成长公司,作为下半年的推荐标的组合。”
  深入了解,会发现平安选股思路或许比他们研报中披露的更“复杂”。
  理财周报记者发现10家成长公司中除了中航精机、佛塑科技和碧水源外,另外7家公司无一例外都是平安近两年保荐上市的项目。
  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恰好公司保荐的这些项目实在是太优质。如果这样的话,那大家一定会对平安投行肃然起敬。

  不推荐其他券商保荐的公司

  记者查阅平安推荐10成长股资料发现,其中只有中航精机、佛塑科技两家公司上市较早,上市时间分别为2004年和1993年,其余8家都是2009年以后平安保荐上市。
  也就是说2009年IPO重启以来,数百家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竟然无一入得平安研究部门法眼,其他券商保荐项目在“平安系”面前一败涂地。
  “这种现象只能是在理论上才有可能出现。”北京金融街地区某券商研究部门人士认为,成长股名单中竟然没有近两年其他券商保荐的项目,单从公司质地上来选择的话,这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极小,“或许有其他原因。”
  虽然说平安证券这两年投行发展迅速,保荐项目数量在券商里名列前茅,优质公司肯定不少,但所推荐成长公司中竟然八成是自家项目,平安研究部门荐股标准让人疑虑。
  上述人士表示:“这样很容易让人怀疑平安研究部门和投行部门相互配合,只看着几家股票,眼界也太狭窄了。”
  对于研究报告如此荐股,买方机构会买账么?

  最终要通过市场的检验

  “中期策略我们会挑一些大券商或者有影响力券商来看,但是他们推荐的个股通常不看,我们有自己的团队研究。”新华资管投资经理李玉清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对于平安研究部门如此看好自家保荐项目,前文提到的保险公司投资总监打了个比喻,“券商推荐股票就像是厨师做饭一样,提供的是自己觉得不错的菜肴,但关键是要让品尝者认为好吃。”他认为,平安如此荐股或许确实觉得这些公司很好,不过最终是要通过市场的检验。
  理财周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买方机构对券商推荐的股票池并没有看得太重。安邦保险投资部总经理姜昧军说:“看一份研报,结论有时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买不买入由自己判断,我们想要看的是研究员推理逻辑和推理过程。”
  姜昧军认为,券商研究报告参差不齐,分析师对于相同素材的推理方式和能力不一样,另外由于一些风险认知上的不同或某些其他因素,最后得出的结论可能完全不一样。
  毫无疑问,个人投资者辨别能力无法与机构相比。券商研究报告有时参杂着各方面利益关系,对于没有行业背景知识、没有研究团队的个人来说,着实难以剔除其中的水分。如果单纯依据诸如平安等券商的股票池来选股,迎来的可能会是重重陷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四券商保荐之惑 平安证券量最多质疑最大 2011-06-10
· 平安证券直投业务:建立在市值蒸发上的暴利 2011-04-29
· 平安证券保荐黑洞:IPO被否破发业绩变脸 2011-04-26
· 问题重重 平安证券独占破发榜鳌头 2011-04-21
· 胜景山河上市夭折 平安证券逃过一劫 2011-04-11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谢国忠: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思想]张立伟:中国奶业没有“消费者主权”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