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宏是神东哈拉沟煤矿综采队队长。
1989年7月,19岁的武德宏以两分之差高考落榜,来神东矿区当上一名井下农民协议工。他凭借自己对采煤技术的刻苦钻研和勤奋学习的精神,不仅摘取神华集团技术比武综采机司机第一名的桂冠,还登上全国采煤技术能手大奖赛的颁奖台。这位农民工成长起来的“土专家”,如今已成为神东享受年薪的“明星技师”。
设备检修,洋专家伸出大拇指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神东被称为世界先进采煤技术装备的“博物馆”。这里不仅集中了国际一流的进口煤炭生产设备,还常年居住着设备制造厂派来的外方技术专家。
2002年7月的一天早上,时任大柳塔煤矿综采队检修班长的武德宏下井上班,赶到综采工作面时,发现采煤机静悄悄地躺在那里,外方技术专家正和几位技术人员紧张地忙碌着。原来,在前一天晚上采煤机就出了故障,外国专家忙活了一个通宵也没有弄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
“我可以试试吗?”武德宏用自学的英语走上前向老外提出请求。在外国专家惊疑的目光里,他伏下身子在设备前鼓捣起来,几分钟之后,便快做出判断:“应该是电磁阀装反了,导致油路不通,造成机器趴窝。”
按照武德宏的建议,外方工程师将电磁阀倒过来重新安装,开机一试,采煤机立刻隆隆正常运转起来。“了不起!武,真的了不起!”这位大鼻子洋专家对武德宏竖起大拇指。后来,这位叫泰瑞的洋专家还和武德宏成了朋友。
据了解,这些常年驻扎在神东的洋专家们,一方面负责对进口洋设备的检修,另一方面也肩负着监测设备运行参数、为其公司技术创新传递市场信息的任务。如今以武德宏为代表一批神东煤炭技术人才,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洋设备的技术性能、结构和故障判断、处置烂熟于心,基本上把洋专家们“闲置”起来。
改革创新,挑战洋设备技术标准
武德宏还敢于对洋设备进行大胆技术创新,比如,他调任哈拉沟煤矿综采队提出的JOY采煤机截割头浮动密封和牵引块惰轮架技术改造方案,每年可为煤矿节约资金400余万元;他提出在运输机“TTT”加装冷却器的技术创新措施,从根本上破解了因设备内部易于结水垢而影响正常运行的难题……
这其中,最突出的一项技术创新当属综采工作面“三机零断链”。
所谓“三机”指的是综采工作面采煤机、装载机和运输机。按照外国设备制造商的技术标准,连接三机的运输链条的张力是50吨。可在实际运行中,一副链条输煤七八百万吨就会断裂报废。武德宏在生产实践中经观察研究发现,外商提供的运输链条张力数据偏大,由此造成链条疲劳拉伸和磨损超限,对溜槽和链轮也造成非正常性磨损。
他由此提出降低链条张力,经过反复试验确定新的基础数据:240米工作面的链条张力应控制在34-38吨,300米工作面张力控制在36-40吨。实践证明,链条张力降低后,输送煤炭达到4000万吨时链条仍然不断。
“武德宏的这项创新,在煤矿综采队运用后大大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创造了累计生产原煤4000万吨‘三机零断链’的世界纪录,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哈拉沟煤矿一位领导欣喜地说,“一副链条进口价格达480万元,‘三机零断链’还大大节约采购成本。”
今天,武德宏的一项项成功的技术创新,都在神东矿区全面推广。武德宏也由此被评为神东的“明星技师”,并享受年薪待遇。
编纂教材,力攀世界煤业高峰
“神东矿区有许多大学生,我们哈拉沟煤矿综采队70%都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他们有厚实的书本知识,但实践操作技能相对不足。”武德宏告诉记者,“2007年,哈拉沟煤矿领导决定组织人员,编写一部实践性、理论性兼备而又好学易懂的速成性设备检修技术教材。”
矿领导由此成立专门教材编委会。武德宏,这位农民工成长起来的煤机专家被任命为这本技术教材的主要撰稿人。
武德宏很高兴把自己在设备维修技术方面摸索出的经验总结出来,无私地分享给工友们。他根据自己平时的工作技术记录,将综采设备的整个运行过程认真梳理,整理成管理经验材料;将采煤机司机、马蒂尔司机、刮板运输机司机、液压支架工等综采技术工种的岗位标准和注意事项系统归类整理,于是一部后来被命名为《现代化综采设备故障分析及检修工艺》的教材诞生了。
这部带有“中国神华”徽记的蔚蓝底色并配有壮观综采工作面装备封面的《现代化综采设备故障分析及检修工艺》印刷成书后,由于文图并茂、通俗易懂,能使综采技术及维修人员迅速掌握综采设备发生故障时的诊断方法及更换工艺,快速提高检修水平,受到广泛好评,当年即被授予煤矿科技创新特等奖。神东领导决定将其印发到公司各矿井、维修单位作为重要的技术培训教材。
在担任哈拉沟煤矿综采队队长后,武德宏向全队发出“做学习型矿工,当优秀采煤人”的倡议,他要求全体员工勤奋学习,扎实工作,争做“有理想、有知识、懂技术、敢创新”的新型煤矿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