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近日透露,正在拟订的资本市场“十二五”规划建议让社保和养老基金大规模入市,从而增加资本市场的稳定性。看到这一消息,笔者不由得为社保和养老基金(以下统称“社保基金”)的安全感到担忧。
社保基金并不承担增加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功能。社保基金是中国老百姓的养命钱。我国养老金制度起步较晚,目前养老金的缺口很大,空账规模约有1.3万亿元。加上我国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这就使得社保基金的支付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为了弥补社保基金的不足,社保基金理事会、国资委、证监会等部门联合在资本市场建立了国有股转持制度,在新股上市时,将国有股按新股发行规模的10%充实社保基金。同时人保部还在研究用推迟职工退休年龄的办法来减缓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可以说,我国的社保基金是一只“贫困基金”,它只能吃补药,不能吃泻药。因此,作为股市管理层来说,怎么能够要求社保基金大规模入市,来增加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呢?这显然是对老百姓养命钱不负责。
诚然,出于保值、增值的需要,社保基金也存在投资的需求。但社保基金的投资应以安全性为第一原则。而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则是一个风险投资的场所,并不是社保基金理想的投资场所。因此,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规定,联邦社保基金只能投资于美国政府对其本息均予以担保的“孽息型有价证券”,即定存、国库券和国债,而不得用于购买股票、进行委托投资、房地产开发,或其他任何方面的投资,更不允许流失到海外。我国股市远不如美国股市成熟,风险较美国股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不适合社保基金投资,更别说是要让社保基金大规模入市了。
当然,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为了支持股市发展,我国政府批准了社保基金的入市,同时规定社保基金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比例不超过社保基金总规模的30%。面对我国股市这样一个缺少投资回报的市场,社保基金为此已经承担了巨大的投资风险。如2008年,社保基金甚至在股票投资中亏损了6.79%。因此,为了老百姓养命钱的安全,管理层没有理由要求社保基金更大规模地入市,相反,有必要控制社保基金入市规模。
而且,即便社保基金在股票投资过程中有所获利,但涉及到的一些灰色交易也是不宜提倡的。比如社保基金总能利用信息优势逃顶或者抄底,比如投资基金在为社保基金理财时,为了社保基金账户做得漂亮一些,常常会牺牲其他基金账户的利益等。社保基金在股市投资中会有所获利,灰色交易“功不可没”。而从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来说,从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角度来说,这种行为不应延续下去。因此,在中国股市缺少投资回报而只能靠博取差价的市况下,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的规模也必须有所限制,以减少社保基金的灰色交易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