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店、健身俱乐部突然关门,让消费者的钱财瞬间蒸发的事情并非新鲜事,然而,如果这事发生在上市公司身上,似乎就应了那句俗话“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控股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中体产业旗下子公司健身店关门,引发健身俱乐部会员向上市公司维权讨说法,中体产业董事长刘军遭遇消费者问责。
“事情发生了两个多月,但是一直没有解决,我们在5月20日,已经向中体产业董事长刘军发出了问责书,希望上市公司发挥社会责任,为中体健身的会员们讨个公正的说法,也让中体这块牌子不受到名誉上的损害。”中体倍力阳光店会员代表杨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体产业董事长被问责
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阳光100店停业至今2个多月,会员损失无人问津。
6月17日,《证券日报》记者赶赴中体倍力阳光100店进行调查,“中体倍力阳光健身俱乐部”的横幅依然悬挂在光华路2号院阳光100地下一层的楼梯口,然而,地下一层的店面已经是大门紧闭停止营业。会员维权的倡议书和联系方式贴满了玻璃门,一份致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的问责书时不时的引得过往的人们驻足观看。
“没有人知道阳光100店会关门,在关门的前两天还有新会员办卡。事情发生后,我们找中体产业集团,他们表示说,是加盟店出的问题,与他们没有关系。三环健身是加盟店,中体收加盟费后,允许他们使用中体商标和管理体系,而加盟的公司是自负盈亏,阳光100和建外SOHO均属于三环健身。”会员受害者杨亮表示。
杨亮还表示,“阳光100的会员都是与中体倍力健身有限公司签的合同,因此,大家从来没怀疑过这个店,中体倍力与三环健身之间的关系,都是在其关门后中体产业的人说的,但是他们不提供合同给大家看。”
在维权近两个月时间没有进展后,中体倍力阳光100的会员们选择了给中体产业董事长刘军的公开问责信,“体育总局接待处的人表示要等1个月的时间才给答复。”杨亮表示。
《证券日报》记者致电负责阳光100店的何经理,可是电话一直无法接通。记者又致电中体总部电话,接电话的一位办公室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阳光100健身店停业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但是具体是什么原因就不是很清楚,有多少家健身店关门他也表示不清楚,让记者另外找人咨询。
阳光100店并非个案
《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停业的中体倍力阳光100店属于三环健身公司,而三环健身是中体产业控股子公司中体倍力的加盟店,三环健身仅使用中体倍力商标和管理体系。
健身俱乐部作为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之一,部分店面的关门是个案还是主业本身出现问题?
据了解,中体产业控股子公司中体倍力健身旗下拥有多家健身场所,倒闭的也有很多家。而三环健身旗下两家店均已停业。其中,建外SOHO店在去年9月份就关停了,关停后,有的会员被转到阳光100店,结果好景不长,“转会”没多久就遇到了同样的命运,但是这次没有人通知他们,也没有人再让他们“转会”,他们的损失至今没有一个合理的说法,也没有看到来自上市公司针对子公司停业的单独公告,唯一能体现出来三环健身与上市公司有关的公告则是2010年年报,里面记载了关于三环健身停业所造成的应收款坏账60万元,已经按照100%计提,计提的理由是对方已停业。
为此,会员们提出质疑,“三环健身在去年就关门了,那么为何阳光100店却一直营业,并一直在办理新会员,而新会员签约合同还是使用中体倍力的合同。为何在店面关门后才公布三环健身是加盟店?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经营状况出现问题,为何没有及时做出公告,中体倍力应该给予会员明确的解决办法。”
中体产业主业盈利能力堪忧
《证券日报》致电中体总部的田总,想了解一下关于中体倍力的营业情况,但是电话一直没有人接听。而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中的相关数据和一些解释是否能给投资者一个明确的答复。
据2010年年报显示,从事健身服务、咨询、连锁服务的北京中体健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占100%股权)在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3084.98
万元。而2009年,其贡献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也仅为276.22万元。
而对于业绩的下滑,公司表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在 2010
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市场大环境上还不具备大发展的条件,市场准入门槛低、限制少。因此如何掌控健身俱乐部的投资力度和发展速度,是保证健身俱乐部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管理不到位,不论是连锁体系的管理,还是单店的管理都存在管理不精细、不到位的地方,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阳光100店和建外SOHO店的关门是否可以理解为上市公司对旗下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不到位所致?今天关门的是阳光100店,明天是否还会有其他店突然关门?中体健身商标是否像会员说的那样,在一个个信用丧失后,中体这块品牌信用将受到威胁?作为上市公司主业尚且如此糟糕,中体产业未来之路如何走?
在中体倍力阳光100店的会员维权案中,相信投资者所看到的,绝不是拖欠会员费不还这一层面的事情。本报记者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