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泰轮胎,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是近期网络上最火的流行语之一。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发出通告,指出部分韩泰轮胎存在安全隐患,易引发爆胎,车主如发现轮胎鼓包、胎体内侧帘线外露、漏气等,应停止使用。质检总局的预警发出后,很多汽车论坛里群情激愤,已经渐渐平息的3个月前的锦湖轮胎“返炼胶”事件再次被提及,韩系轮胎的质量问题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江苏韩泰轮胎有限公司生产的轮胎开展缺陷调查。专家研判结果表明,部分批次的韩泰轮胎由于设计或制造工艺问题,导致轮胎胎体内侧帘线外露,引发爆胎事故,严重影响行车安全。为避免韩泰轮胎质量问题引发更大的质量安全事故,保护人身安全,6月10日,质检总局发布风险警示通告:2010年第50周生产的规格为11R22.5
AH18的韩泰轮胎,用于中距离大中型客车,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针对质检总局的风险预警,韩泰轮胎发布声明:“遵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指导意见,我公司将对潜在风险警示通知的产品自行回收并废弃。另外本着切实保护消费者安全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态度,对11R22.5
AH18全部生产批次实行检查和维护消费者权益活动。”
尽管风险预警仅针对韩泰轮胎的一款产品,但事实上,由于韩泰轮胎的原厂配套轿车生产商多达30余家,涉及大众、通用、福特、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和奥迪等,在国内占据20%左右的市场份额。因此,质检总局的这份风险预警,让很多车主心有余悸——没有抽检到的轮胎是否安全?轮胎行业到底还有多少黑幕?
让人们颇为担心的是,3个月前,央视曝光锦湖轮胎天津工厂违规添加过量返炼胶,致使轮胎质量低下,并出现鼓包、爆胎等安全隐患。当时,由于媒体的跟进和消费者的关注,锦湖轮胎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强大的舆论压力面前,4月15日,也就是在事件曝光一个月后,锦湖轮胎宣布在中国召回32万条轮胎。
锦湖轮胎“返炼胶”事件似乎就此告一段落。随着公众关注度的降低,锦湖轮胎并没有积极召回,而是百般推脱。5月15日,锦湖轮胎中国董事长李汉燮更是公开强硬表示,无论是召回的,还是因检测而更换的锦湖轮胎,其品质都没有任何瑕疵。“此前的召回是为了重新恢复消费者信心,锦湖轮胎在没有质量问题的情况下自发组织了一场召回。”
李汉燮的话被指“翻供”,然而,锦湖轮胎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却态度强硬:“都没有招供,何来翻供?”令人遗憾的是,在锦湖轮胎的强硬表态之后,至今未有相关政府部门对此事做出表态。而且,从宣布召回至今已有两个月了,锦湖轮胎仅召回10%,更何况,这32万条轮胎仅相当于锦湖总产量0.33%。
数据显示,目前锦湖轮胎和韩泰轮胎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轮胎配套商,两者所占的份额接近市场总量的一半,因此,两家公司相继爆出质量丑闻,让很多消费者风声鹤唳。国家质检总局官方网站还表示,早在2008年收到的495例针对轮胎的投诉中,较为严重的是锦湖轮胎的鼓包和侧面裂纹问题以及韩泰轮胎的鼓包问题。
据悉,随着整车价格的逐年下降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汽车厂家为了控制成本,只好压低供应商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轮胎厂家也开始调整用料比例。“现在行业里返炼胶的添加比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配方。”李汉燮表示,返炼胶所占的比例成了轮胎企业得以生存的“神秘配方”,唯一的区别是掺入的比例。目前在轮胎行业中,有的企业使用返炼胶的比例是10%,有些是15%。
在标准缺失的情况下,我国的监管同样存在缺位。正所谓“在商言利”,商人永远希望将利益最大化,因此,完善的法律法规和严格的执法是保证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然而,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轮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更是频频遭遇投诉无门的窘境。根据汽车维修行业普遍遵守的“三包”规定,并不涉及轮胎、玻璃、灯泡等易耗品,保险公司对易耗品也大多不予参保。
而根据《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召回范围也仅仅局限于整车,并未延伸至轮胎等重要零部件。针对近期频繁发生的轮胎质量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表示,《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处于研讨筹备阶段,预计年内将正式出台。其召回管理范围也将延伸至轮胎等重要零部件,其监管范围、监管力度也将全面提高。像锦湖轮胎、韩泰轮胎这样的企业出现的问题将被纳入监管之列。
舆论的巨大压力和监管部门的重视,也许可以说是这两次轮胎质量问题的最大成果,尽管这样的成果来得有点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