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哈药股份以暴跌6.64%收盘,自从污染事件曝光以来,三天时间已累计放量下跌16.2%。
6月8日,哈药总厂环保部部长韩洪彬表示:“3月份发现问题之后,我们主动停产了一部分生产线。设备检修是年初就有计划的,因此这段时间的停产不会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
由于未对污染事件做全面评估,哈药总厂没有测算停产所造成的损失。但哈尔滨当地环保部门给哈药的最终期限是6月15日,至昨天为止,哈药总厂各项检修改造工程仅完成总任务量的70%。
《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对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
哈药真正的劫数,可能还没到来。
损失难估
对于哈药总厂污染造成的实际损失,还没有机构做出鉴定
由于尚未达到检修规定的大限,因此哈药总厂暂时没有处罚之虞。但哈尔滨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明确表示:“因为设备运输等客观因素,检修有可能无法按时结束。”
这意味着哈药可能会迎来环保罚单,哈药总厂宣传部部长蔡女士表示:“暂时还没有涉及到这个问题,不过可以肯定,此前哈药总厂从未受到过环保处罚。”
此前,哈药的废气问题曾困扰哈市居民多年,蔡部长表示并未因此受到过处罚。哈药方面也宣称,只有2009年8月12日晚9时至12时的一次监测中,显示硫化氢超标1.37倍。其暗指哈药废气排放一直正常。
但6月7日哈市环保局进行的空气质量的重新检测,臭气、硫化氢两项关键指标仍然超标1倍以上,比2009年8月《人民日报》曝光时并无改善。
韩洪彬表示:“这完全是因为污水处理所采用的工艺造成的,现行工艺无法避免臭气的产生。华北制药为杜绝气味,花费重金重修了整套污水处理设施。在哈药即将搬往的新厂区,我们也将采用新工艺,就能避免产生臭味。”
一位医药研究员表示:“哈药污染这么久而没人管,是因为哈药在当地比较强势,税收贡献大,当地对它的监管就不强。作为强势的老牌国有企业,自然不会特别看重环保。”
2010年7月,紫金矿业严重污染事故造成损失3187万余元,最终被判罚3000万元。而目前对于哈药总厂污染造成的实际损失,还没有机构做出鉴定。
有消息显示,哈药希望延长检修时间,以达到按期完成治理的目的。但哈市环保部门并未批准这一要求。
风险加剧
罚款、停产损失和建设资金,是哈药股份即将面对的“三座大山”
除了可能面临的罚单之外,哈药的停产检修还将直接影响公司2011年度的业绩。
哈药股份公告称,总厂的101车间TDA全部停产,107车间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停产;104车间头孢噻肟钠和121车间头孢曲松月均减产12吨;102车间7-ACA月减产60%。目前企业生产原料通过外购方式弥补。
哈药股份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35亿元,而子公司哈药总厂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4.61亿元。哈药总厂的收入占到了公司收入的近四成,部分主要产品的停产必然会带来业绩上的影响。
另外,污染事件发生后,哈药总厂不得不加快本来已经计划的搬迁计划。韩洪彬介绍:“只是把一些污染特别大的生产线搬迁,而不是整体搬迁。因为搬迁的影响实在太大,企业搞不好就会‘搬死’。”
新的厂址所有基础设施都会按照最新标准设计,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因此庞大如哈药这样的企业也不敢贸然整体搬迁。但哈药股份相关人士明确表示:“6月13日将召开董事会讨论搬迁方案,决议有望在6月14日形成并公告。”
哈药总厂今年年初计划投资9500万元用于新址建设,新址总投资额高达23亿元。如果加快搬迁进度,哈药必将面临更高的固定资产投入。
罚款、停产损失和建设资金,都有可能是哈药股份即将面对的“三座大山”。尤其是在国家控制药品价格的大背景之下,哈药股份所倚重的西药业务主营业务利润率逐年下滑。而哈药近年来在销售策略上奉行高举高打,广告投入颇多,销售费用近三年保持年均10%的增速。这势必将对公司利润空间形成挤压。
哈药六厂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哈药集团在历经多年广告投入之后,希望在今后着力于渠道建设,使口碑真正落地。”近三年来,哈药股份现金流量表中,广告费一项已从2008年的5.23亿元下降至2010年的3.65亿元,直观感受也表明,哈药正逐渐淡出央视标王的争夺。
不过随着污染事件的曝光,哈药不得不再回到公众的视野中。
另据了解,哈药总厂已经将2011年的环保运营投入从去年的5000万元上调至7000万元,而随着治理工作的进行,这一投入可能面临再次上调。6月9日,哈药股份股价已经创下21个月以来的新低,市场的忧虑情绪逐步开始蔓延。
哈药集团高层已经连续两天密集组织会议,商讨污染事件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