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难免带来枝节横生。
正在静待IPO的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达威),骤然遭遇募投项目产品的阻滞。
近日,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宣布,自2011年5月26日起,同意食品厂商在产品上标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促进婴幼儿视力发育,但不允许宣称DHA能优化婴幼儿及青少年大脑发育。EFSA还要求欧洲食品安全署和各国政府制定相关法规,防止厂商为促销而滥用DHA的标注。
而DHA正是金达威此番计划募投的三个项目之一,其规划在12个月内建成微生物发酵法年产350吨DHA项目。
金达威在招股书中称,DHA俗称“脑黄金”,可促进婴幼儿视力和智力发育,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癌症、炎症等也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广泛应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孕期和哺乳期妇女食品及功能性食品。
金达威同时指出,大量研究报告表明,DHA有利于婴儿的成长,如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视网膜的发育,智力、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育,脉管系统的发育和免疫系统发育。
但欧盟新近出台的法律文件,否决了只是噱头的“脑黄金”神话。查询还发现,EFSA此项规定出台的时间,正是金达威首发上会之前的预先披露期间。
“欧盟对食品安全、品质指标的要求,一直是世界的风向标,该项规定对DHA项目无异于泼了冷水。”一位投行人士表示,“DHA最主要的卖点是视力和智力发育,但现在已经打了对折,市场需求将随之萎缩降低。”
除了欧盟的规定对DHA市场的影响外,据卫生部《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规定,儿童配方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中DHA占总脂肪酸含量的百分比必须≤0.5%。这种DHA添加过高则违规的限制,也会从一定程度上抑制DHA的市场增量。
实际上,这只是金达威募投项目存在变数的最新状况,而此前,金达威的募投项目已发生了颠覆性变更。
募投迷局
拟募资不投向原有业务,却瞄准DHA、ARA这两个全新业务领域,市场诟病颇多。
但金达威对DHA却颇为乐观。
根据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其预期DHA投资回收期(税后)为4.42年,内部收益率(税后)为32.32%。
此外,金达威已把高稳定性DHA微胶囊产品开发、专用于过敏婴幼儿群体的低敏性DHA微胶囊产品开发列入未来两年的发展计划。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0
年,金达威仅生产微藻DHA16.7吨,销售合计15.51
吨,产销率为92.87%,产能利用率为83.5%,均为金达威五大业务中最低利用率,并且2010年价格同比2009年下降6.63%。
其实,DHA并非金达威最初选择的募投项目。事实上,金达威A股上市的环保核查在2008年6月已通过国家环保部审核通过,但据说是由于当时的市场环境等原因,该公司未能如期向证监会申报IPO材料。
根据彼时的环保核查资料,金达威的募资投向是年产35吨纯品维生素
D3项目、年产120吨辅酶Q10扩建工程及厦门金达威技术中心等三个,其中,前两个募投项目的实施主体是位于呼和浩特市的金达威全资子公司内蒙古金达威药业有限公司。以上项目均未予实施。
而金达威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其本次募资投向为微生物发酵法年产350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微生物发酵法年产250吨花生四烯酸(ARA)、研发中心等3个项目,投资额分别为9001万元、10000万元、3000万元。
并且本次募投项目位于厦门海沧区东孚镇凤山工业区,其实施主体均为母公司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先是实施募投项目主阵地的内蒙古金达威药业,这次被彻底抛开。
金达威为何喜新厌旧对募投项目进行根本性的变更?
按照环保核查报告,原因在于2008年下半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辅酶Q10和维生素D3的主要销售市场在欧美国家,因此将此次募投项目进行变更。
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在金达威的收入占比中,辅酶Q10和维生素D3的收入2010年均比2008年有较高增长。尤其是维生素D3较2009年增加了8217.29万元,增长率208.22%。
而尽管2010年DHA、ARA的毛利率高达77.37%和64.39%,但由于2009年才开始进入市场,其收入占比对于金达威来说尚微不足道。
拟募资不投向原有业务,却瞄准DHA、ARA这两个全新业务领域,市场诟病颇多。金达威亦表示,VA、VD3
等主要产品对公司业绩贡献占比持续增加,且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势头良好。
前车之鉴
有接近金达威人士透露,早在2002年,金达威就着手筹划上市,这些项目基本都是为了上市目标而上马的,但没有想到会相继夭折。
金达威前后拟募投的项目大变更,无疑给市场带来更多的疑惑和悬念。
有接近金达威人士透露,早在2002年,金达威就着手筹划上市,这些项目基本都是为了上市目标而上马的,但没有想到会相继夭折的那么快,因而上市计划也一拖再拖,延缓至今。
招股书表明,金达威此前投资的两家子公司厦门华诚信达和内蒙古挑战,均已宣告无果而终。
成立于2006年10月12日的厦门华诚信达,注册资本300万元,金达威认缴注册资本90万元,原持有30%股权,与北京华诚信达并列第一大股东。2010年5月18日,金达威将所持全部股权以81.3万元的价格转让给谢彦生。截至2010年3月31日,厦门华诚信达的净资产为271.19万元。
查询农业部资料发现,厦门华诚信达的兽药生产许可证,来源于金达威。而北京华诚信达还是金达威名列前五名的内销直销商。
内蒙古挑战成立于2007年5月30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金达威持有51%股权,该公司已于2010年6月清算注销。
根据招股书,内蒙古挑战期末不再纳入金达威合并范围,因此减少合并报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911.73万元,并转销摊余价值81.47万元的菊黄色素生产技术、应收账款原值及坏账准备147万元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0.52
万元。
本报记者了解到,内蒙古挑战的倒闭,原因在于项目选择不当,其3000吨维生素B2生产线于2007年底开始试运行,但从2008年初就停产直至清算注销。
实际上,金达威投资项目滑铁卢并不仅这些。
本报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即使是2010年实现净利润4346.88万元、占金达威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近1/3的内蒙古金达威,至少也有三个项目以失败收场。
这些投资项目包括:年产300吨饲料级胆固醇生产线,于2005年8月建成试运行,2006年进入生产阶段,却于2008年11月停产,目前生产设备都已拆除;总投资7700万元的年产6吨维生素B12项目,于2005年建成试运行,但在试生产阶段就停产;D-生物素项目在建设阶段因市场等原因被迫中止。
而原先计划放在内蒙古金达威实施的年产35吨纯品维生素
D3项目、年产120吨辅酶Q10扩建工程募投项目,最终也是胎死腹中。
“这些项目,当初金达威也是认为其市场前景一片光明。”前述投行人士表示。
即便是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业,除了金达威投资,厦门金达威进出口有限公司、厦门金达威石业有限公司在2010年的净利润均为负数。
金达威如此高频率的投资失败案例,不免让人对其募投项目心生疑虑。
另一个无法释疑的问题是,根据呼和浩特发改委2009年3月2日“关于内蒙古金达威药业有限公司年产10吨
DHA和10吨AA(即ARA)工程项目备案的通知”,该项目总投资992.91万元,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800万元,年利润535.41万元。
而本次募投项目年产350吨DHA、年产250吨ARA,投资额分别为9001万元、10000万元,按年产折算,其投资额却远远少于内蒙古金达威的同类项目,并且募投的DHA、ARA项目,其效益测算分别为达产后营业收入15000万元、净利润3000万元与年营业收入12000万元、年净利润2400万元。两相折算后,对比差距悬殊。
金达威募投项目斩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是否就是俗语所说的“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