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研究员跳槽乱局:银河证券年薪500万四处挖人
2011-05-30   作者:  来源:投资者报
 

  继各家券商争抢保荐人之后,券商研究人员也竞相成为各大机构的香饽饽。
  去年,国内多数券商研究所所长换了一圈,今年变动的主角是大券商的明星分析师。
  "不信你去看看,去年上榜《新财富》的分析师,现在大部分都走了。"太和顾问薪酬专家蒲世林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研究员变动潮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以来研究员变动涉及的都是大型券商和明星分析师。
  中信证券一些行业首席分析师今年纷纷转战自营部门;首席策略师于军调任资产管理部门担任总经理;TMT(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有研究员转向机构销售。医药首席分析师姚杰也在公司内部变动。
  除了在本公司流动的,也有投奔卖方机构的。原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张兵去了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浙商基金,担任投资总监。
  申银万国研究所原策略团队5个人走了两个。去年他们曾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团队"第一名,包括袁宜、朱安平、凌鹏、夏钦、冯宇。
  出走的两人是袁宜和朱安平。袁宜的去向是富国基金,担任首席经济学家。朱安平则到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做投资。
  海通证券研究员则被同行挖角,一方面其保险首席分析师被中信高价挖走,另一方面一些小型券商也将手伸向了海通,仅华创证券就高价挖走其煤炭行业首席分析师等3人。
  兴业证券原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也于2月份离职,目前任职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该公司是第三方咨询机构。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庆博士提出辞职。国泰君安的元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传出要换东家的消息。国泰君安后来出面称,李的离职还未定下来,还在沟通商谈,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已经有离开之心。
  上述券商遭遇离职困局,银河证券则是从其它机构"挖角"。
  银河现任的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此前供职光大证券研究所,2010年其领导的光大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小组,在《新财富》评选中位列第五位。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来自基金公司。石化分析师裘孝锋的老东家则是招商证券,曾获得2010年《新财富》分析师石化组第二名。
  银河大手笔引入的人才并不局限在研究人员,其销售交易部同样在招兵买马,目前已有华泰联合证券的两位销售人员转至银河证券。

  "正常的人员流动"

  中信证券多数首席行业分析师调离研究岗位,有些媒体担忧该公司"将会遭遇困境"。面对这种猜测,中信证券研究所的媒体联络人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并不准确。
  "这是每年行业中正常的人员流动,分析师从研究部门转向投资部门,可以说是高升了,是肯定了研究员的能力,怎么是困境呢?"上述中信人士如此反问,"至于他们离开造成的职务空缺,会从公司内部继续培养提拔。"上海一位老牌券商人士也向《投资者报》记者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对于研究人员来说,由研究到做投资,是正常的职务规划,相对百人的研究队伍,走两三个人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关系。
  蒲世林告诉记者,这个行业人才流动一直很厉害。公布了一组数据,最近两年券商研究所高级分析师的流动率在25%~30%,平均每四年就完全换一次血。
  针对研究员离职变动频繁的现象,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近几年来,国内资产管理业务迅速发展,研究人才又通常是投资经理的后备库,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不上发展,因此挖角离职现象时有发生。
  "面对人才经常被挖,我们也很苦恼。不可能出台限制流动的措施,有时候也只能抱着向业界输送人才的心态了。"上述业内人士说,"和其他券商不同,我们倾向于自己培养人才,极少数从别处挖角。"

  平均年收入上百万

  证券行业中薪酬最高的莫过于保荐人,动辄拿百万年薪。现在,研究所的明星分析师身价也被爆炒至几百万,最高的甚至能达到500万元,直逼投行收入。
  券商分析人员的薪酬分成几档:明星分析师、资深分析师、有一定经验的分析师、刚入行的分析师。
  蒲世林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公司以"固定薪酬+年终奖"方式给付的研究员固定薪酬,平均为79.2万元,总现金收入平均为137万元,其中高的能达340万元。
  据悉,对于宏观、策略以及重要行业的明星分析师,年薪300万元只是行业平均水准,有些分析师的价码甚至高达500万元。
  给出价码最高的恐怕要数传闻中的银河证券了。业内盛传"银河证券为了吸引一流分析师加盟,给出的最高价码是年薪500万元"。《投资者报》记者联系了银行证券新闻发言人,他在外地出差,没有对传闻作出评价。
  不过蒲世林也提到,不是所有券商研究员都有这样的身价,少的也就十几万元。目前大家哄抢的是明星分析师。
  明星分析师身价如此之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能吸引更多的分仓收入。
  例如,银河证券去年因为研究所人员出现大变动,分仓收入锐减,这也是今年其大规模招揽人才的原因。
  Wind数据显示,银河证券2010年基金分仓的佣金总额同比下降36%,市场份额占有量仅2.2%,而且在经纪业务的总成交份额(包括股票、基金、债券、权证)上,近年来首次让出了业内第一的宝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分仓利益链:券商专款申购基金换取佣金 2011-07-19
· [博客]券商行业再次洗牌是市场发展必然 2011-07-19
· 券商离职潮:弃卖投买的背后 2011-07-18
· 券商研究所风云录:那些挖与被挖的日子 2011-07-18
· 24只券商理财品近清盘 中投抛1800万护盘 2011-07-18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