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板其实就是资本生意
2011-05-30   作者:陈宁远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推出国际板,从现实和更为专业的投资的角度说,这意味着即使人民币暂时不能自由兑换,也不妨碍中国人投资全世界的资本市场,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配置;也不妨碍全世界的公司以更大的自由度,进入到中国资本市场接受中国投资人的选择。
  最近关于在中国资本市场推出国际板大约已尘埃落定了。虽然还没有一张时间表,也不知道谁将是吃头啖汤的公司,且关于它的来临还在争议之中,但是国际板很快就会在中国A股市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估计不会有什么意外了。况且,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它的积极意义也显而易见。
  首先,国际板的推出将改变中国投资人视野、选择和配置。因为国际板一旦成真,就意味着中国内地普通的投资人可以直接用人民币在上交所购买外国公司股票。比之他们现在要投资外国企业,要经过外汇管制的渠道拿到外汇,或者通过QDII曲线去海外投资便利得多。因为他们从此能够直接购买到外国公司的A股股票。想也不用想,这是中国投资人分享全球经济发展,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是最低的方式。因为这些外国公司来到中国上交所上市,就必须和其他中国A股上市公司一样用人民币计价和交易。这是按照中国人最为熟悉的方式,按照中国的各项制度发行股票和运行上市公司。
  尽管这些公司来自外国,资产和经营大部分都在海外,但只要他们来到中国融资,就给了中国的投资人更多的选择,以分享其经营成果的机会。推出国际板,从现实和更为专业的投资的角度说,这意味着即使人民币暂时不能自由兑换,也不妨碍中国人投资全世界的资本市场,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配置;也不妨碍全世界的公司以更大的自由度,进入到中国资本市场接受中国投资人的选择。
  其次,推出国际板还说明中国的资本市场有能力对各国企业开放。更为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中国正在彻底开放自己的资本市场和货币体系。这是中国经济开放最重的一扇大门。打开它,可以说在经济领域,中国就不再有重要的领域,不是彻底自由的和最大限度开放的。
  有了这样两个前提条件和必然结果,所有对国际板的担心不说是毫无道理,但大约都可以忽略不计。
  在当今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制度框架下,全世界的人们本来设想中国推出国际板首当其冲最难以克服的障碍,是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际资本市场的属地,其本币不是自由兑换的。但中国的改革开放,本来就前无古人。在以往30年的改革开放史中,有多少被视为理所当然的障碍,都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努力下克服了。人民币暂时不能自由兑换,并非是推出国际板马上就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不会阻碍在中国境内交易各种资产。换句话说,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前提下,可以做的资本交易完全可以先做起来,而这已是显而易见的和大量发生的事实。
  比如中国企业去海外上市,并没有因为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就受到阻碍了。从上世纪初青岛啤酒破冰H股,金杯汽车登陆纽交所之后,中国企业受到了各国资本市场的青睐和高度重视。中国企业能够走出海外,海外的企业也一定来到中国。这里面并不存在绝对的否定,似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其他一切交易,尤其IPO交易就必须停止。相反,如果推出国际板,在中国境内上市的境外公司越多,推动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力度也许就会越大。这种互动性并不存在谁是蛋、谁是鸡的关系。也没有这个(人民币自由兑换)不做,那个(外国公司发行A股IPO)就一定做不了的因果。
  推出国际板最大的障碍,或者还来自我们的IPO制度。因为这个制度实在太依赖行政管辖,而漠视市场自由交易了。这也是市场疑虑国际板会不会是“国际提款机”的原因所在。我们的IPO制度必须改变,若我们不把IPO还给市场,让市场交易成为交易,打破IPO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就是圈钱骗人的陋习,国际板甚至难以吸引境外企业。我们完全有理由估计,因为有了外国公司的参与,IPO制度得以彻底革新。也许比单靠我们闭门造车还来得更快些。因为资本市场来到中国,并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难以估量的作用,就是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结果。
  谈到证券交易,其实是做资本生意。外国公司想到A股市场IPO,是送投行生意来了,对此我们不敢接、不能接、不会接,岂非笑话?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不要为了形象工程急推国际板 2011-05-30
· 国际板是人民币国际化关键一步 2011-05-30
· 以平和心态看待国际板 2011-05-30
· 国际板真那么可怕吗? 2011-05-30
· 国际板推出时机仍未成熟 2011-05-3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