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董事局主席陈晓的“揭底”,引发了家电连锁零供关系大讨论,尽管不情愿,国美电器还是再一次无奈地被置于漩涡中心。近日,国美电器副总裁李俊涛、副总裁牟贵先,作为两个负责具体业务最高级别的高管,接受记者采访时打破沉默,首次对“进场费”、“开店大跃进”等问题做出回应,“我们不会通过提高点位来增加利润”。在他们看来,国美正面临被妖魔化的风险。
“多拿三个点净利润就到7%了,但这是不可能的”
陈晓爆出的国美“三宗罪”大致可以概括为:第一,对供应商来说,国美收取的进场费在卖场业内最高;第二,国美从总部到柜台,每个环节都向供货商收费;第三,即使海尔、西门子这类家电巨头,每销售100元也只能从国美拿到55元回款。而处于弱势的小家电企业回款拿得更少。
陈晓此后向媒体表示,这并不是自己真实意思的表达,但影响还是蝴蝶效应般被迅速扩大了,有供应商指责国美将返点强硬地从16%提高到19%,有分析称离开陈晓的国美将采取“大棒新政”,而这些都指向中国零售业由来已久的话题——零供关系。
李俊涛否认了国美巨额进场费和提高返点的说法,称这些是“胡说八道”。他表示,国美从2009年已经彻底取消了进场费,“谁要是再收进场费,格杀勿论。我们跟供应商把合同外的费用纳入合同内,让双方成本透明可控。”他表示,目前国美来自供应商的非经营性收入主要包括两部分,大型节假日和供应商共同制定的营销策略,国美会掏出自己的费用,供应商也有自己的预算;第二部分就是门店里展台的制作,各个厂家形象、大小不一样,成本差别很大,供应商要承担。除此之外,不存在层级收费的问题。
对于提高供应商的返点,牟贵先承认有商业就会有博弈。“比如说租金涨了,员工工资涨了,我们也会和供应商谈,适当地解决问题。对不同的供应商,政策也是不一样的,要考虑的是怎样是合理的?”他表示,国美的净利润约为4%。“如果我们有本事向供应商多拿三个点的话,我们的净利润就能达到7%,但这是不可能的。”
“45元进国美口袋是文字游戏”
事实上,不采取国外的商品经营模式,而采取卖场经营模式是中国的“特色”之一。在供过于求的时代,供货商必须借助强势的卖场,要想占领优势地段,更得付出高额代价。组成家电卖场“后台毛利”的还有返点,其与进场费一起成为家电连锁商们最终利润的重要来源。
家电卖场这样做的好处是,存货风险小,让不同的厂商竞价获得较高的收益;副作用是,流通环节被指责挤压了供货商的利润,在市场上扮演了推高产品价格的不光彩角色。即使家电卖场近两年都取消了进场费这一名目,但供应商却认为只是“换汤不换药”,进而有了“卖100元的货,卖场要拿走45元”的抱怨。
不过,对于这种指责,李俊涛表示是又一次的“概念”偷换,是文字游戏。“如果是那样,国美就有45元的毛利,毛利率就高达45%。而国美综合毛利率大概在18%,还有27%的利润哪里去了?”他指出,这45元并不是进了国美的口袋,从制造到渠道终端的中间环节太多,效率太低,很大一部分成本就“浪费在了路上”。
牟贵先告诉记者,国美近年来一直在做的事就是推进厂商协同供应链的管理,提升效率。“比如,运输、仓储和送货环节管理不善会造成很多的残次机,一多半的成本就被打掉了。我们现在通过和供应商一起提高管理,把残次率从2%降到0.5%,相当于节约出0.75个点的成本,我们和海尔一年就有150个亿的销售规模,相当于成本省下一个多亿,双方各分一半,一家就多挣了几千万。”
“这才是零售行业的核心,不是天天研究供应商有多少钱,然后去抢他的。”牟贵先称,除了供应量管理,国美也逐步尝试向商品经营转型。
“新开480家门店不是大跃进”
除了零供关系,国美的扩张计划也饱受质疑。在陈晓看来,“国美提出新开480家门店,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是赌气的做法,不是正常经营的方式。”对此,国美高管也作出回应。国美方面表示,国美今年计划新增480家门店,是国美五年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是通过对中国宏观经济及中国二三线市场消费的科学分析的结果,这一结果也得到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论证。
“如果单纯看国美今年新开480家门店,会感觉目标很大,但国美目前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拥有自己的网络和经营管理团队,如果每个城市一年内开出1.6个门店,就能完成480家新增门店的目标,从这一角度理解,480家的计划并不大。”他表示,国美已经经历过门店网络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关闭了100多家效益不好、而且没有未来成长空间的门店,因此,在这一轮新开的门店中,首先确保的是新增门店的经营质量。所有新开门店在一年内将有五个考核期。而且这480家新增门店中有60%会开在二三级市场,给供应商提供更有效的通路。
牟贵先透露,从一季度的开店进度看,国美已经新增门店150家左右,按照这样的速度,今年完成新开门店480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