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从辽宁省中小企业厅了解到,尽管今年以来的种种指标显示,辽宁中小企业已完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生产经营已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仍面临融资难和招工难的瓶颈。
据了解,辽宁省各级政府近几年不断加大力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包括出台贷款贴息政策、财政支持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联合开展向中小企业授信行动等,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没有根本性转变。
鞍山市有关部门反映,当前企业资金十分紧张,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虽然多方努力尽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方便,但中小企业受差异性、不规范性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因不符合融资机构的贷款要求而面临融资困难。本溪市有关部门认为,贷款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由于该市目前现有的融资担保机构规模和贷款金额有限,银行仍是民营企业贷款的主要选择,而由于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的财会信息、抗风险能力、信用等认同度低,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很大。
此外,近期,央行连续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意在控制货币流动性,中小企业贷款难度进一步增加。
尽管辽宁不像东南沿海等外来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那样面临严重的用工荒,但劳动力机构性矛盾仍导致一些行业用工短缺。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升级,企业用工需求量逐渐提升,辽宁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也出现了“招工难”问题。主要表现为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熟练工人难招等方面。
辽宁省中小企业厅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这种结构性用工相对短缺与劳动力总量绝对过剩的矛盾将日渐突出。
今年一季度,营口市某区组织的就业援助专场用工洽谈会上,有116户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065个,而现场只有221人达成用工意向。究其原因,一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使富裕劳动力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二是劳动者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三是偏低的劳动报酬对劳动者缺乏吸引力,招工难,留也难。四是企业缺少诚信、缺少人文关怀,使一些劳动者不愿到民营企业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