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穿行在高楼耸立的成都高新区“英特尔”、“腾讯”、“德州仪器”、“联想”、“戴尔”、“阿里巴巴”、“西门子”、“富士康”、“赛门铁克”、“通用电气”、“澳新银行”、“扬子江药业”、“普瑞斯数控”等世界知名企业的铭牌会不断闪现在眼前,倒影在汽车的后视镜里。
在遭受“汶川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之后,仍然迎来国际知名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热潮。
四川走出了化危为机、崛起危难的跨越发展之路。四川提出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变“天府之国”为“天府之域”。目前,有9个国家在四川设立领事机构,数量仅次于上海和广州,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175家在川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
近几年是四川推进开放合作力度最大的时期,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取得重大成果。四川成功与戴尔、联想、富士康、仁宝、纬创等排名全球前几位的电脑品牌商或制造商签订引进协议,各类项目正在组织实施。
青年经济学家、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博士说,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很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往成都转移,使成都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号召力和吸引力。成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世界关注,成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
2009年,埃森哲成都全球交付中心、德国邮政旗下的DHL成都共享服务中心、亚马逊西部订单处理中心这3家世界500强企业陆续落户成都高新区,阿里巴巴集团、京东世纪也在这里设立了西部运营中心。
2010年,戴尔在成都高新区建立集生产、销售和客服于一体的戴尔(成都)旗舰基地,这是其在中国开设的第二个主要运营中心;世界500强企业澳新银行也在这里设立了其在中国的第一个运营中心;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宣布,在这里设立其海外第一家生产制造基地;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富士康科技集团正式投产……
汤继强认为,正是准确的产业演进脉络与城市发展定位,使得众多城市都在“争抢”的国内外重大产业项目接踵而至。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及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精密机械、通信、光电显示六大产业集群。它不仅是四川省和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聚集地,更是国际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区域总部或研发、服务平台的聚集地。
在集成电路方面,成都高新区已在全国同类产业中形成新的一极,聚集了英特尔、友尼森、美国芯源、成芯半导体等80多家IC企业,形成了完整IC产业链,产业规模和水平居中国前列,中西部第一。
在光电显示方面,成都高新区已成功聚集了2条4.5代TFT-LCD生产线和代表下一代发展方向的主动式OLED项目,以及相关的模组代工及LED封装、液晶玻璃基板、液晶电视等上下游项目,在中小尺寸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
四川坚持把产业恢复重建与优化经济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快产业恢复提升,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目前,灾区三次产业发展已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其中纳入重建总体规划的2440户规模以上受损工业企业有98.3%恢复生产,东汽、二重等企业借势发力,不仅恢复了原有产能,还实现了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和水平提升;市场服务体系项目全部开工,94%以上的商贸流通和服务业网点已恢复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