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龙头企业格力在2010年经历了一系列是非之后,如今再次陷入“爆炸门”漩涡。
爆炸事件被媒体披露后,格力发布声明称:“经专家现场调查,广州格力空调爆炸初步判定系人为原因,不排除人为蓄意破坏。然而,时隔近一月,公众并没有等来格力空调爆炸的真正原因,反倒有眼尖的业内人士发现,这一事件的焦点正在被从“格力空调为什么爆炸”向“同行之间恶性竞争”转移。
争议
质量问题还是人为破坏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11年3月29日,广州市新塘大润发超市停车场前的一个保安亭发生格力空调爆炸事故。当时有一位电工正在现场,爆炸造成该人士受轻伤。
一声爆炸引来各方热议,也使得消费者对格力空调的质量忧心忡忡。不过,格力最初对待此事件的态度却是三缄其口,格力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4月1日,格力在其新浪网的官方微博上回应称:“空调爆炸当天,广州二十几度,不冷不热、不潮湿、不下雨,为什么要开空调?岗亭任何人都可以进,是否是竞争对手做的手脚,还是质量问题?”
这一回应被普遍认为“不高明且很不负责任”,随后格力删除了上述微博,并发布声明称:“广州格力空调爆炸初步判定系人为破坏,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经专家现场调查,初步判定系人为原因,不排除人为蓄意破坏。”格力表示将配合公安机关调查,第一时间发布真相。
声明与最初的回应一样,均直接将空调质量问题排除,并都将矛头指向了竞争对手。对此,产经评论专家洪仕斌认为,在爆炸真相没有弄清楚之前,格力就向媒体发出“爆炸系人为破坏”的声明,很不妥当,“好像爆炸和格力无关,是竞争对手搞事,最后竞争对手反倒成了这一事件的替罪羊”。
质疑
转移焦点被指惯用手段
上述爆炸事件至今已近一月,不过,公众对其的关注度,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格力空调3月29日就爆炸了,怎么还没有调查清楚?”对于格力“配合公安机关调查,第一时间发布真相”的说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怀疑这是格力拖延之策。
持此怀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有人为此还翻出了格力空调爆炸的“旧账”:2009年至2010年间,格力空调爆炸事件分别在广东河源市、重庆、四川绵阳、河北献县等地发生过,无一例外,格力均指是人为原因造成。
南方农村报记者查询得知,上述事件发生时均有媒体进行报道,并非空穴来风。而在这数次爆炸事件中,格力均未向公众公布最终的处理结果,事情都不了了之。
其中,尤以河北献县格力空调爆炸事件的发展耐人寻味。这一爆炸事件被媒体报道后,网上随即出现了披露这一事件真相的网贴,主要内容为“爆炸的空调为格力的山寨产品”,帖子中还附上了格力山寨产品和正规产品的商标对比图。
一时间,舆论哗然。随即有媒体质疑称,此前网上出现的河北格力空调爆炸现场的照片却显示,格力空调的室外机商标并非山寨商标,而是正规的格力商标。
“格力后来又将矛头指向了竞争对手,说是同行在幕后操纵打压格力。”粤东家电经销商王老板表示,他当时一直在关注这一事件,最终,舆论焦点被转移到探讨行业恶性竞争上,反倒没人去关心格力空调为什么会爆炸了。
这次广州新塘格力空调爆炸这件事,王老板也听说过,不过他并未像上次那样关注,因为他觉得这件事的结果“十有八九是不了了之”。
剖析
格力为何负面新闻不断?
一起空调爆炸事件发生后,生产企业首先质疑“为什么要开空调”及怀疑“竞争对手做了手脚”,这耐人寻味;作为国内空调行业的领军企业,格力近年来是非不断,负面新闻满天飞,这更耐人寻味。
一系列负面新闻带来的后果,便是格力的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格力日前公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季报显示,业绩虽然有所增长,但整体营收却低于预期估计的额度。业内分析,其中既有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因素,也有上述事件对格力空调的品牌发展蒙上一层阴影的缘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谈到格力为何负面新闻不断时,业内人士普遍谈到了三个因素,首先是格力的品牌管理出现了问题,体现不出一个大企业应有的品牌管理的专业性。格力的作风一向比较强硬,给人以不善沟通之感,这体现在其与媒体、消费者的沟通上。
其次,外部环境变化后,格力的战略发生改变。格力以前低调务实,但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格力面临很大压力,“跳”了起来。
再次,格力不断地在创新,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引领了新技术,但另一方面新产品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引出负面新闻。
产经评论专家洪仕斌表示,作为一家成熟的企业,在面对负面新闻时,首先应该做的是反省自身有无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只是想着怎样尽快撇清干系,将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