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努力为澳经济引入碳排放定价机制,以便实现节能减排目的。然而,数月来,这项被称为“碳税”的方案却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近期更是遭到反对党、工会和企业等多方的合力抵制。
在反对党鼓动下,本来支持“碳税”的澳大利亚最大工会组织“澳大利亚工人联合会”(AWU)近期倒戈,要求工党政府对钢铁生产企业免征“碳税”,随后澳大利亚19家食品和日用品生产商联合宣布反对“碳税”方案。据当地媒体报道,力拓、FMG等矿业巨头已对“碳税”的前景表示担忧。
反对党指责“碳税”会阻碍经济发展、削弱外商投资意愿,损害国家竞争力;工会担心“碳税”将增加企业成本,进而导致工人失业;钢铁、运输等高能耗、高污染部门企业担心税负增加;一些矿业企业害怕受到“碳税”的间接负面影响。
由“万众瞩目”到“众矢之的”,澳大利亚工党政府提出的碳税改革方案短短数月就经历了“凤凰变鸡”的戏剧化过程。这反映了“碳税”落实之难,不仅在于各党派政治意愿不统一;也在于澳大利亚经济是否负担得起“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还在于澳大利亚民众和企业是否愿意为全球碳减排这块“公地”承受“碳税”可能带来的冲击。
澳大利亚官方4月初公布的一项测算结果显示,如果澳大利亚实行“碳税”制度,在发放任何补贴之前,碳排放价格将为每吨30澳元(1澳元约合1.07美元),这将使澳大利亚普通家庭每周开支增加16.6澳元,每年开支增加800多澳元。
为稳定人心,工党政府日前宣布,政府从污染大户那里征收的碳税中,50%将用于改善澳大利亚家庭的生活。即便如此,一份由《悉尼先驱晨报》和尼尔森公司近期作出的民调显示,受“碳税”议题影响,工党民意支持率已经滑落至15年来新低,反对现任总理吉拉德的选民人数首次超过支持她的选民。
这样的结果表明,即便在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环保组织影响巨大的澳大利亚,一旦“碳税”触犯民众利益,依然难逃遭人摒弃的命运。“碳税”方案遭遇尴尬还表明,在全球远未就碳价格制度达成一致,各国就减排日程缺乏协调的情况下,一国率先实行“碳税”制度可能承担“枪打出头鸟”式的风险。正如反对党警告的那样,贸然落实“碳税”制度,可能以牺牲澳大利亚国家竞争力为代价。此外,“碳税”在操作层面也面临重大障碍。澳大利亚国库部近期警告说,由于缺乏参照标准,碳税实行的最初数年可能出现频繁的税率调整,这将给相关企业经营前景带来不确定性。
不容置疑,如果抛开政治因素,单看澳大利亚工党政府力推“碳税”改革的行为,其环保精神和全球情怀着实可嘉。然而,在四面楚歌声中,“碳税”改革议题很可能长期悬于庙堂,沦为政客们展示口才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