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荐机构每个项目收费上千万,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收费通常只有保荐机构的零头
三四个人忙上一两年,收成上千万元。什么行业这么赚钱?
答案是拥有保荐通道资源的券商投行。
一边是苦盼上市的数以万计的拟IPO企业,一边是监管部门每年400家左右的发行计划,在中间穿针引线的便是券商投行。IPO名额越是紧缺,他们的作用就愈加重要,券商投行人员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但与高收费相对的不一定是优质服务。随着保荐团队工作越来越忙,客户的意见和埋怨也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拟上市及已上市公司频发招股意向书或说明书造假事件,这背后保荐团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小券商比大券商卖力
最近一段时间,有多名IPO企业高管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达对保荐机构的怨言。一家过会后已经“封卷”的IPO企业董秘告诉记者:“我们公司两个签字保荐代表都很忙。我们的IPO资料刚封卷,他们就飞往其他地方忙另外的项目了。有一次监管部门临时要询问一个问题,我们还得说尽好话叫保荐代表陪我们一起去解释。现在如果临时有些事情,我们都不敢去麻烦他们。”
还有一家刚刚挂牌上市的企业高管,谈起保荐机构也牢骚满腹。这位高管称,那个全程负责的保荐代表自己不动手,指挥下面几个小年轻干活。投行团队工作人员经验又不够,最后招股说明书上95%以上的内容是企业自己完成的。
另外有一家拟IPO企业董秘介绍,保荐机构给该公司完成的招股意向书(上报材料)中,风险提示栏里内容几乎照抄另一家服装类上市公司的内容,除了数据作了必要修改外,甚至标点符号也没换。
记者发现,上述IPO企业的怨言集中指向深圳几家IPO数量最多的券商。那些由中小券商完成的IPO企业普遍对保荐团队较为认可。深圳一家新股公司高管介绍说,该公司保荐机构是华中的一家小券商,保荐代表能长时间呆在企业,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唯一的担心是保荐团队缺乏经验有时会让企业走歪路。
比拼IPO数量
投行客户满意度正在日趋下降,投行人员却在喊着忙死了,累坏了。
按照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深市,每个保荐代表可以在中小板、创业板双跑道运作,分别向证监会发审委申报一个IPO项目。部分优秀的保荐代表同时运作两个“在会”项目时,还会有再融资项目,以及储备项目。同时操作多项目的保荐代表并不在少数。平安证券保荐代表韩长风就是一个高产儿,在2010年共出现在6家新股公司的投行团队中。其中有三个项目韩长风是签字保荐代表人,另外三个项目是作为投行项目协助人出现。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的保荐代表们也都会同时操作两个或更多的IPO项目。
一位保荐代表对本报记者介绍:“每多签一个项目,仅签字费就可以拿七八十万元。同时操作两个以上的项目,才可以保证平均每年完成一个项目。”
在投行人员看来,以前一个IPO项目投行团队要跟三四年。现在的IPO项目即使算上辅导期,平均耗时也在一年半左右,资质好的企业在一年内就可以走完IPO程序。除项目主办人外,投行团队通常和保荐代表一样,同时操作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这样在单个项目上投行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确实比以前要少得多。
投行业务的快节奏不仅表现在保荐代表个人身上,同样体现在券商投行的相互竞争中。2010年,平安证券依靠创业板通道,完成的IPO项目数量一举超过国信证券。这让国信证券投行部极为紧张,自去年四五月份起,内部经常开反思会,号召员工向平安证券学习。
低价入股客户企业
在企业IPO旅途中占据要道的投行们,尤其是大投行成了被“宠坏”的孩子。
投行的强势体现在收费上。同样是IPO中介机构,保荐机构每个项目收费都是上千万,即使在中小板上,投行收费几千万、上亿元的项目也不在少数。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收费通常只有保荐机构的零头,多数收费在百万元以下。
投行的强势还体现在多个方面。券商直投在IPO中大行其道便是一种。华东一家上市公司董秘介绍:“上市前,有风投愿意15倍市盈率入股,我们没要。保荐机构的直投部门只花了8倍市盈率来入股。没办法啊,如果谈崩了,上市计划又得延后一两年。券商投行及其直投子公司就是上市门口的‘野蛮人’。”
投行的强势还体现在保荐代表人身上。有多家企业高管反映:“保荐代表人太牛,必须好好伺候,不是来干活帮忙的,而是请了尊‘神’。”保荐代表人常常年薪数百万元,中小企业上市公司高管通常也只有三四十万元年薪。常常会出现“保代只对企业老板客气点,对其他人常吆三喝四的”。
保荐代表的“忙”和保荐代表的稀缺是分不开的。正因为稀缺,部分中小券商“挖角”常会给保代开出百万元“转会费”。保代能力测试的低通过率造就了这种稀缺。2010年的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可谓考倒了一大片中国投行精英——3183人报考,仅31人通过,1.05%的通过率。
对发行人情况不熟悉
“我明显感觉到现在的保代对企业各风险点的掌握,和企业上上下下的熟悉度都比以前我们这批老投行人员要差。投行团队现在更多精力花在完成各种文件、报表上,对于企业业务层面深层次的思考较少。”深圳某投行一名董事总经理介绍说,“无论是投行还是保代个人,过于追求效率和速度,其代价可能会是项目完成质量会下降。胜景山河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存货未经盘点,前五大客户披露信息有误,如果保荐代表和投行团队工作能做得更细致一些,怎么会出现这种失误。”
《上海证券报》援引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话称,很多保荐代表人对发行人情况不熟悉,在发审会上出现两个保荐代表人说法矛盾情况,或者在发审会表述与招股说明书不一致等情况。
事实上,监管部门对于保荐代表的不尽责已开出多张罚单。去年八月,招商证券保荐代表人周凯因在担任桂林三金药业首发项目的保荐代表人期间未充分勤勉尽责,被监管层处以12个月内不受理推荐的重罚。
去年11月,有报道称,证监会在这年已发出13起针对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的处罚。
为了加大保荐代表的违规成本和处罚力度,近日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将重点关注历史上被处罚过保荐人的项目,实行差别化对待,对出现问题的机构和人员再报项目的审核进度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