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积炒作引发中药材价格暴涨 行业积弊亟待破题
2011-04-22   作者:记者 叶建平 李忠将 吉哲鹏/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中药材作为农副产品,价格波动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然而,此轮涨价涉及品种之多、涨价幅度之大比较少见,成因复杂,且较大影响了中下游产业和群众用药需求。记者在中药材主产区走访了部分药农、行业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他们认为,当前需加大行业市场规范力度,从根源上对中药材健康发展“破题”。

  多重因素致涨价游资炒作需警惕

  中医有着“简便廉验”的特点,长期以来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困难群众就医的首选。近期中药材价格上涨对这一群体影响最大,加剧了医患矛盾。部分基层群众建议政府能尽快平抑价格,有效降低老百姓看病费用。
  记者近日走进成都市青羊区新华社区服务中心,64岁的市民刘琼华正在“中医治未病中心”就诊。刘琼华是成都红光电子管厂的一名退休职工,患有风湿病、肝病等,常年接受中医药治疗。刘琼华说:“过去一服中药10多元,现在一服药要30多元。我退休工资才1000多元/月,医卡36元/月,如果继续涨价,恐怕今后连中药都吃不起了。”
  记者了解到,本轮中药材涨价是从去年初开始的,期间经历了三轮涨价,与产量减少、社会需求上升等客观因素有关。有关人士认为,今年以来价格短时间内暴涨,则与前段时间大蒜、绿豆等农副产品涨价一样,主要原因还是游资炒作。
  48岁的绵阳市三台县花园镇白衣村村民吴明丰家种了两亩麦冬,去年卖了两万多元。吴明丰告诉记者,往年麦冬只能卖20多元/公斤,而去年卖到了40元/公斤,市场上被炒到了80至90元/公斤。三台县农业局局长陈文光说,中药材从药农到药企往往要经过8至13个环节,即商贩来田里收购,再层层“倒手”进入批发市场或制药企业,这轮涨价是流通环节涨的,农民并没有赚到多少钱。
  记者在走访全国各地的中药材产区时了解到,大多数中药材今年在田间地头的收购价,都远远低于其在医院、药店、批发市场等终端销售价。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员张真和说,2009年后,药市炒作氛围呈加剧之势,部分热点品种如太子参、三七等药材倒手率甚至达到几十次,极易短时期造成这些品种价格暴涨。
  针对游资从何而来,河北安国、成都荷花池等药材批发市场的经营户认为,近期楼市、股市不景气,游资开始“转战”农副产品。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余建军说:“现在业内最担心的是,如果大量境外热钱进入炒作,那样更难管理。”

  信息不畅流通乱储备不足调控难

  记者了解到,中药材价格上涨,不仅加重了患者负担,也增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记者在制药企业了解到,现行药品招标定价体制下,企业不能轻易提价,因此不得不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中成药进行减产,甚至停产。
  为满足生产需要,目前大多数制药集团、饮片生产企业开始在药材产地兴建种植基地。广州白云山和强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的复方丹参片每年需要三七原料1000多吨,约占文山三七年产量的25%左右。为保证三七供应,这家公司去年决定投资5亿元在文山建立万亩三七基地。
  业内人士认为,表面上看,中药材价格上涨是行业减产、需求增加和人为炒作共同引发,但从深层次分析,还是我国中药行业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流通渠道混乱、药品储备不足等问题在作祟,影响中药材供求关系,削弱了政府调控能力。
  信息不灵引发盲目种植,供求变,化导致价格波动。多年来,由于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不完善,农民的分散生产存在一定盲目性,造成农产品“买难”“卖难”现象时有发生。如四川省江油市过去种植附子的面积在5000至6000多亩,由于经济效益不高,前两年缩减至2000多亩。但附子价格上涨后,农民种植积极性又开始高涨。
  流通渠道混乱有利于囤货炒作。有关人士认为,当前支撑中药材流通贸易体系的是专业集贸市场,这种模式以多环节吃产地与市场之间“价差”为盈利手段。陈文光说:“药农单家独户,无法面对大市场;药企用量大,只能依赖中间环节供货。如在非典时期,一些不法商贩就地倒货,层层倒手就把价格推高了。”
  药材储备不足,市场调控难度大。四川省中药行业协会秘书长廖印超说:“过去,四川有七个国家直属的二级站,专门负责中药材储备,能够保证全国半年的使用量。然而,现在这些单位基本都撤了,全部交由市场来储备,给了个别商贩囤积炒作的机会。”

  行业市场需规范追根溯源方“破题”

  作为我国第三大中药材批发市场,成都荷花池中药材批发市场素有“中药材市场晴雨表”之称。批发市场内部分商铺老板向记者反映,中药材价格上涨直接影响销量,且如果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风险会很高,经销商会更加谨慎进货。
  为规范中药材市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层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一是建立中药材市场信息预警平台,用信息化引导生产、支撑业务系统。商务部信息化司调研员覃霖认菇,要解决当前中药材业发展矛盾就必须建立稳定机制,首要工作就是尽快建中药材产销信息导航和预警系统,为行业配备“温度计”。
  二是搭建第三方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让买卖双方信息通畅。陈文光等人士建议,通过搭建第三方中药材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为药农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通过网络及时发布生产、供需等信息,让药农和中药材需求企业进行全面、实时信息交流,保障买卖双方之间信息通畅,让小农户进入大市场,解决药农获取信息难和中药材销售难等问题。
  三是建立以信息化为引导的物联网服务模式,实现订单农业。河北安国药业发展局局长杨青建议,应利用现代化的电子商务平台优势,促进供需双方高效对接,建立完善信用支付系统,优化物流配送,建立物联网服务模式,避免大量假冒伪劣现象滋生,保证中药疗效和群众用药安全。
  四是加强中药材储备,提升市场调控水平。廖明超、杨青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中药材储备的投入,如在地方恢复中药材储备站等。此外,在药材大市场及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建设仓储中心,在增加储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农民展示相关样本。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珍稀中药材金蝉花全基因组图谱公布 2011-03-25
· 2010东北参茸中药材贸易洽谈会将召开 2010-11-19
· 八成多中药材价格上涨 2010-11-10
· 中药材价格上涨 2010-11-01
· 山西煤老板炒高中药材价格 2010-10-13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王迎晖:食品监管该跳出“周期律”·[思想]张健:股民不能总叼着“奶嘴”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