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复苏初期阶段,许多国家设法阻止本币兑弱势美元升值,以免危及本国出口业的发展前景,从而引发了汇率战。然而,随着诸多亚洲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复苏,由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上涨,而非经济增长引发的通货膨胀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新加坡周四(4月14日)上调了新元兑美元交易区间的中点,希望藉此来收紧货币政策和缓解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成为又一个从汇率战中隐退的国家。而真正会吸引市场注意力的是中国当前的所作所为,中国依然坚守战场。不过,美元的追捧者可能会发现,随着中国政府迫于压力允许人民币升值的时刻不断临近,美元面临的抛压只会进一步加剧。 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份CPI同比上升5.3%至5.4%,且银行贷款和零售额都保持强劲。换句话来说,中国央行近期采取的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一切经济降温和抗通胀举措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直到现在,中国政府都未表露出任何退出汇率战的迹象,而是继续采取干预措施压低人民币汇率,以便使国内出口保持高位。 美元的追捧者将会发现,美元的其他不利因素也开始发挥作用。 减持美元计价资产的外汇储备多样化进程不太可能消失。其次,由于全球风险偏好随经济增长前景改善而回暖,利差因素将变得更加重要,这样一来,美联储迟迟不愿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将会令美元面临更大的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