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5日将公布一季度数据,预计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将超过6%,继续保持高位,进而带动居民消费价格(CPI)突破5%。随着输入性通胀压力越来越大,当前一些经济学家已经改变了此前认为的CPI将于二季度末见顶的预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今年中国面临的物价形势很严峻。最主要的是全球通胀形势都不乐观,进而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 他表示,从国内来看,虽然紧缩力度持续,但是由于货币存量较大,当前流动性仍然过剩。各种利农政策短期内对农业生产很难起作用,要想扩大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至少要到7月份之后。而且扩大供给能否真正抑制需求,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刘元春说,在这一情况下,认为CPI会在6、7月份见顶“没有多少道理”。这一预期主要是从今年翘尾因素会前高后低,而且下半年农产品供给会比较充裕两方面判断出来的。但是考虑到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今年物价走势将超出此前预测的前高后低的轨迹。 进入3月,输入性通胀对CPI的影响愈发严重。尤其是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和利比亚军事冲突的升级,进一步加大了这一风险。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全球油价、粮价、资源价格的上升,对中国消费物价的影响预计在30%到40%之间。当前,无论是油价、粮价还是铁矿石价格都接近了国际金融危机前的高点,输入性通胀压力很大。 “没有这个压力,要想把物价稳定在4%以内都非常困难,加上目前这样复杂多变的外部不确定性的冲击,压力就更大了。”张燕生说。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预测,受国际输入性通胀冲击,3月份我国PPI涨幅将在6.7%左右,继续保持高位,进而带动CPI同比上涨5.2%,创出此轮通胀新高。 不过,刘元春表示,年内CPI涨幅还可能回落。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可能面对当前全球通胀的形势做出反应,进而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但是回落幅度不会很大,而且乐观估计也要到9月份。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CPI同比涨幅逐月持续走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3月份CPI涨幅预计将超过5%。 “即使从全年来看,这种压力也是很大的,因为无论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高,还是国内流动性过剩的现状,或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都是短期内很难消除的因素。”张晓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