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4月11日刊发《科斯伍德“周扒皮”式吸血集体资产》,对科斯伍德隐瞒集体出资并依靠输血发展壮大的事实进行了报道。在仔细梳理科斯伍德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后,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这家脱胎于集体企业的公司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违规违法之处,而当地乡镇一级政府部门疏于管理,甚至有可能形成利益共谋。证券界人士指出,科斯伍德如今虽然“漂白”上市,但其改制过程中的“原罪”很可能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障碍,并最终侵害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7年12次股权变更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科斯伍德的初始资金和管理人员均来源于集体企业东吴染料公司,也正是依靠集体企业的“输血”,科斯伍德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但科斯伍德在公告中却对此予以否认。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此类与村办集体企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公司,由于乡镇一级政府的监管缺失,其改制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很可能成为其上市后发展道路上的“地雷”,一旦爆发,将给公众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3月22日挂牌上市的科斯伍德,自涉嫌侵吞集体资产、依靠集体企业输血的事实见诸媒体后,公司股价连续下跌,4月11日,公司股价大幅下跌4.23%,收于22.42元,跌破公司22.82元的发行价。与上市首日的收盘价27.9元相比,公司股价跌幅已达20%。
在科斯伍德以低价获得集体土地资产从而发展壮大之外,吴贤良家族在集体企业东吴染料转制期间,同样采取“周扒皮式”运作方式,人为压低集体企业东吴染料的评估值,并在7年时间内进行了12次股权变更,逐步侵蚀集体股份,最终将东吴染料股权转入个人名下。
科斯伍德实际控制人吴贤良之父吴金根,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出任苏州市相城区胡桥村村支书。地处苏南的胡桥村,得改革开放的风气之先,是全国最早开办集体企业的地区。1991年创办的集体企业东吴染料厂,当时已经发展成全国四大染料基地之一。
胡桥村党员李文明回忆,“东吴染料厂当时的效益非常好,1999年的销售收入就超过1亿元,净利润每年都在2500万元左右,总资产也超过了1亿元。”
但是,在2000年,为解决东吴染料厂长期以来村厂不分的问题,东吴染料厂决定进行转制。时任村支书和东吴染料厂法人代表的吴金根,操控了这场转制。
胡桥村300多名村民联署的举报信称,吴金根在转制过程中,勾结当地乡镇领导,侵吞集体资产5000多万元,并且将全体村民在东吴染料49%的股份逐步蚕食掉。
工商部门登记的《江苏省乡镇企业资产、负债、损益、补充资料基层表》显示,东吴染料厂1999年12月25日的资产总计为1.064亿元,而仅仅5个月之后,2000年5月25日填列的上述报表上,东吴染料厂的资产缩水至5001万元。而所有者权益也由之前的7477万元,缩水至2736万元。
而在苏州天安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3月出具的评估报告中,东吴染料厂的净资产为3083万元,包括固定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
“短短5个月时间,资产就蒸发掉5000多万元,村民们都觉得这里面有大问题。”李文明表示,“更让村民气愤的是,吴金根在村党员大会上曾公开宣布,他个人在东吴染料持股51%,村集体持股49%,这样村民们失去土地后,未来生活可以由东吴染料来保障。”
但事实并非如此。东吴染料2001年6月成立时的工商登记显示,其成立时的股权安排为:代表村民集体的胡桥合作社持股24.67%,包括吴金根、罗全南在内的33位自然人持有余下75.33%股份。
吴金根当时的合作伙伴罗全南也向中国证券报证实,“吴金根确实没有兑现村集体持股49%的承诺。”
而招股书显示,在2001年至2008年的7年时间内,东吴染料的股权变更高达12次。在此过程中,胡桥合作社的股权逐步被蚕食,最后完全从东吴染料的股东名单中消失,曾经的村办集体企业东吴染料完全变更为吴金根家族所有。
由于东吴染料环保不过关,吴金根和罗全南随后成立了东吴化工,并逐步将东吴染料的资产转移至东吴化工。而目前,科斯伍德的实际控制人吴贤良持有东吴化工52%股权。
烧毁账目毁灭“原罪”
至2008年底,吴贤良家族已经完全将相关集体资产转移至家族名下,胡桥村近400户村民失去了对村集体资产的权益。
2008年11月25日,胡桥村300多户村民在举报信上联署签名,要求当地政府部门对此事进行调查。举报信称,为了毁灭证据,吴金根在2009年2月25日指使其女儿吴燕红(科斯伍德现任财务总监)等人将东吴染料厂转制前的账册装运到油墨厂,塞进锅炉内烧毁。
李文明气愤地表示,“我们第二天才知道吴金根在烧毁账本,就跑到锅炉内去找,最后找到一些没有烧完的账本,足足装了三个半麻袋,每个麻袋50多公斤。吴金根如果没有问题,为什么烧毁账本?烧毁会计账目是违法的,她女儿吴艳红还是做财务的,不可能连这个基本常识都不懂吧?”
胡桥村村民介绍,此事发生后,吴金根家族与村民基本上出于公开对立状态,吴金根与家人随后放弃了在胡桥村的祖产和老宅,并在苏州市内购置房产居住。此后,这位胡桥村曾经的村支书从未在当地露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