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有媒体报道,对于尚未正式出台的有色“十二五”规划,原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长康义透露:“2015年,3至5家有色金属企业进入世界500强,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 这将是继钢铁、煤炭等之后,又一为“做大做强”而出台规划的行业。 2008年金融危机刺激出来的“产业振兴规划”,为中国经济“国进民退”提供了难得的机会。2009年10月,工信部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重点对电力、煤炭、有色等行业,将鼓励骨干企业跨行业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形成综合性企业集团。 《意见》放宽民营资本市场准入,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均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放宽股权比例限制,加快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行业改革,鼓励民营资本以兼并重组方式进入。但现实却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央企,趁此良机并购中小民企,逐步形成产业垄断。 2010年,山西省省内的煤炭企业数量将从之前的2200个变成130个。“国进民退”成了山西小煤窑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推动力。事实上,除了煤炭行业,在钢铁、石化、甚至乳业等各行各业,“国进民退”现象都十分普遍。伴随着“国进民退”的,是各行各业都在加快行业集中度。 2010年3月份,国务院发布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力争到2011年,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形成若干个产能在1000万-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 在这一政策的鼓励下,山东钢铁集团成功重组了日照钢铁,成为了钢铁行业“国进民退”的典型案例。一直以来,日照钢铁都是盈利能力比较强的民营钢铁巨头,2010年上半年实现利润20多亿元;而山东钢铁集团在2009年重组了济钢和莱钢后,2010年上半年共亏损12.85亿元。 食品行业亦是如此。2010年7月,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宣布联手厚朴基金投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公司20%的股权,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 2011年,随着产业规划的逐渐浮出水面,“国进民退”这一趋势也或将在有色金属行业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