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紧密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中国民航却在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背景下面临“前狼后虎”的困境,竞争力不强矛盾突出。中国将通过加密国际航线、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争夺国际航空联盟“话语权”。
“国际航空运输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条件,但目前中国在国际航空运输竞争中却处于劣势。”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王昌顺8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民航规划暨机场工作会议上说,目前,中国民航国际航线全球覆盖能力较弱,在一些主要国际航线市场竞争不利,国际性航空枢纽尚未形成。
据了解,2010年在中国国际航空市场上,中国航空公司承运旅客的比例为42%,承运的货邮仅占30%,而当前国际民航发展趋势正给中国民航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中国民航国际航空货运“被边缘化”的趋势,中国将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货运航空公司,引导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3个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群,大力开展多式联运,推动航空货运物流化。
王昌顺说,航空运输自由化正在加剧国际航线竞争,“天空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发展。自由化协议不再局限于两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而是演变为欧盟、东盟等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作为一方缔结。
与此同时,国际航空公司联合兼并愈演愈烈,主要航空公司正在由大型网络化向多枢纽、大网络的超级承运人转化,将进一步形成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大型国际枢纽机场控制全球民航业的竞争格局。
王昌顺说,从全球航空运输业发展趋势看,目前已形成了以洲际网络型、区域型和低成本为主体的三种航空公司运营模式。航空联盟也将不断瓜分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份额,目前星空联盟、寰宇一家、天合联盟三大战略联盟已占全球航空客运市场80%以上的份额。
“中国经济已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之中,确保人流和物流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流动,中国需要在重要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搭建能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和主要经济体平等对话的航空运输网络平台。”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说,这事关国家经济地位、经济安全,也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据7日发布的《中国民用航空“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将达99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将达4.5亿人次,货邮运输量将突破900万吨。
“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发展以枢纽化运作为支撑的国际旅客运输。大力扩展国际航线,完善国际航线网络布局,加强国际航空通道建设,增加欧美地区航线航班密度,增加连接南美、非洲的国际航线,推进与东盟国家航空一体化进程。通过联合重组、加入联盟和改进管理等措施,打造1至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打造至少3个国际航空枢纽。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夏兴华说,未来几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将支持中国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上通过开展代号共享、商务合作或加入国际航空联盟等方式参与国际竞争。据悉,目前中国已与112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航空运输协议,大部分协议对航空公司开通中国与第三国之间第五航权做了较为宽松的规定。
据悉,目前中国国内有11家客运航空公司和9家货运航空公司,经营从中国37个城市至5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境外城市的国际客、货运定期航班。有55个国家和地区的95家外国航空公司开通了中国境内32个城市的定期航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