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中国饮用水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发布全国首个“中国·水与生命质量认知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公众在科学饮水以及好水认知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饮水习惯亟须改善。
传统饮水习惯受到挑战
水与生命关系密切,它支配着生命的健康与长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都与饮用水有关。然而,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九成被调查者在选择饮用水种类时走入误区。目前我国大多数消费者把纯净水、蒸馏水以及矿物质水作为健康的日常饮水种类。据专家介绍,纯净水因去除了水中杂质、微生物、矿物质等元素,口感较好,但纯净水呈酸性水,pH值低于6.5(自来水的pH值为6.5~8.5),这种水不但不能带来矿物质,长期饮用还会把身体原有的矿物质游离掉。在国外,一般用作佐餐用水。而矿物质水,欧美的严格定义叫再矿化水,制配过程就是纯净水加矿物质。国外专家普遍认为,此类水对人体并没有多大益处。目前,人们经常混淆矿物质水和天然矿泉水的区别。
此外,调查还显示,超过九成被调查者每日饮水在四杯以下。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膳食指南》,每天饮水推荐量为六到八杯,因此我国公众的每日饮水量十分不足。
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表示,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全国26%的地表水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Ⅲ类标准,1/4的居民没有清洁饮用水,因此,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根本在于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矿业联合会天然矿泉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可士建议,科学健康的饮水观应该引导人们重视对水源地的选择。然而,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大约七成被调查者并不了解真正的优质水源地,只有三成的公众认识到高海拔雪山和冰川水才是真正的优质水源地。
发达国家科学饮水已近成熟
国外的调查数据显示,当人均GDP达到1000至3000美元时,公众便会开始关注健康。2010年,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已经接近4000美元。然而,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众在科学饮水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在欧美发达国家,天然矿泉水已经成为公众日常饮水的首选,市场份额占整体瓶装水市场的97%以上,其中意大利约有200余家矿泉水厂,人均天然矿泉水消费量达到170升/年,居世界之首,我国仅为两升左右,只有意大利的1/80。为此,调查报告发布方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表示,希望借助此次调查报告唤起公众对科学健康饮水的重视,引导人们全面提高生命质量以及生活品质,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科学饮水方面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