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年中兴起的央企投资大潮,2011年波及广东。“腾笼换鸟”的经济大转型战略下,广东和央企将如何共赢?
2.5万亿元。这个最新公布的巨量投资计划,不是来自中央政府,而是来自广东省与近三分之二央企的联姻。
3月中旬以来,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带队、各主要部门、地市领导悉数到场的广东省政府招商团来到北京,先后签下249个合同项目,总投资2.539万亿元。而其合作方,则是71家央企,占全部央企(122家)的58%强。
这并非个案。2010年年中至今,央企在投资方面突飞猛进,从东南沿海到中西部省份,处处见其声影,其带到各地的投资项目动辄千亿,体量之重引人注目。而早在广东之前,山西、安徽、贵州、云南、福建等省份已打造书记省长带队的豪华招商团,与央企全面接洽,屡屡释放热烈欢迎的讯息。
“傍央企”
最早公开向央企敞开怀抱的是山西这样的资源密集省份,现在则是安徽、贵州等劳动力资源大省,以及福建、安徽这样享有区域经济发展国家级规划的地区。地方政府“傍央企”潮头正劲。
借力促进当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这是广东省及其地市级政府普遍宣称的“傍央企”原因。
2008年5月以来,本届广东省领导班子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设为核心议题,“双转移”、“腾笼换鸟”成为核心共识。
“但当时,要引什么‘鸟’来,争议就很大。”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李罗力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的时候,“换鸟”的对象有世界500强、台资港资中的大型企业集团,也有人提到央企,但意见不够主流。
2010年12月,接替李荣融后一直未有公开言论的国资委主任王勇,召开了一次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全面阐述了央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战略。会议刚闭幕,他就出现在福建、贵州两省与央企的项目合作洽谈会现场,分别促成了总额近4000亿元、近3000亿元的央地合作大单。
广东欢迎央企的声音随即迅速走强。“广东也注意到了这种规模化、批量化推进央地合作的趋势,开始地方政府引导、政府组团并组织动员。”广东省发改委重点项目处联系人梁翼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
民营经济占比超过65%(2009年)的广东,是继续给力民企、保持自身发展特色,还是引入央企,不顾及“狼来了”还是“浪来了”?在决策咨询层面,这样的争论甚至闹到了拍桌子的地步。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王就提醒说,最终签下的万亿大单中,民营经济最发达的佛山市,就没有央企落地项目。
地方的盘算
在李罗力看来,全面对接央企还未成为广东省的共识,但央企的优势已在被决策层逐一认知和解读:相比跨国公司、台资港资企业,央企最有可能、最有实力在短期内完成资源配置,进而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央企在城际交通轨道、新能源、航空航天科技等领域的先天优势,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抗风险能力,都值得地方政府吸纳……
“这些情况,都将在广东与央企合作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以指导合作。”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梁永昌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此次巨量招商最积极的要属省会广州,先是3月中旬随省政府签下3799亿元的央企项目,后又于3月下旬以“新广州新商机”为口号,单独在京签下4538亿元的央企项目。
“广州的尴尬,是既无大型国有企业巨头,亦无民营企业巨头,两头不讨好。而在未来,更多需要部分重型化,通过大企业、大项目,来中和企业过于分散的格局,扩张地区经济总量和素质。”王分析说。
位居三线城市的揭阳,则意在扩张的加速度。其此前已与中石油有超千亿合作项目,这次又引入了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等央企发展资源、能源、重化项目。
2009年,央企提出整体上市动议,开始出现地方国企迎合央企的趋势。到2010年年中,地方政府开始加入这个迎合队伍。“其心态不言自明,大项目、大投资改变的何止是GDP和财政,(对有些地方政府)简直可以再造一个工业城。”深圳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副总经理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2010年中央投资政策基调从极度宽松转向后,银根紧缩,央企在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交税金和税后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上均实现了五年翻番。“明显不差钱,与地方合作就能有个你出政策我出钱的好开局。”上述央企副总认为。
具体到央企与广东的合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石耀东认为,无论对于哪个央企及它所代表的产业,广东都应是其市场版图上的重心。最早来广东谋求发展的宝钢,看中广东是钢材消费第一大省(2008年时),现在纷至沓来的石化央企,看重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成品油、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工产品消费市场。而且,广东这些物质的供应缺口又是最大的。
资源争夺
无论是狼,还是浪,央企大军真的要来了。
在广州南沙、江门滨江、中山翠亨等新区,《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发现,主政者多强调广东本地的产业发展环境的优良,如能加入央企,产业布局将更趋科学合理,经济转型指日可待。但具体如何规划和操作,江门市外经贸局副局长朱惠文表示,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可操作方案,“现在先要拿下(省政府)大招商的分解任务。”
而招商引资背后,各地的瓶颈约束不容忽视,彼此竞争趋于白热化。
以重型机械、钢铁、石化等行业看重的港口资源来讲,广东虽有深圳盐田、广州南沙、湛江三个深水港,但就其运力辐射半径来讲,已处于开发速度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困境,相应的采购供应和物流管理平台也相对滞后。
而规划中的阳西、琼海、汕头等深水港,面临的是一个远超现有产业规划的建设周期,以致广东不得不开始在珠江沿岸的东莞、顺德等地开发内陆港口,以满足产业需求。
此次大招商,广州、珠海、湛江、江门等地都有化工项目入列。李罗力就认为,这是对珠三角地区结构性缺水现状的忽视。据他所知,珠海的化工项目规划,已经预占了生态和农业用水指标。
各类自然资源之外,人力资源的争夺也十分引人注目。广东志高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浩告诉记者,江门市的中国南车项目奠基前恰逢珠三角用工荒最烈之时,产业工人数量不多的江门,开始在全珠三角挖掘产业工人,打出的是“到央企去工作”的旗号。原本设置在东莞、惠州的两所省级技校,也将搬迁至江门发展。
深圳市本次引入国家电网、中国普天、南方电网、保利集团等来深发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这是因为,“电动汽车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后,广东第一个向中央争取到了充电站扶持政策,后来者则几乎没有。”石耀东告诉记者。
朱惠文副局长亦不讳言地方政府这样的“政策空间开拓”之举。他告诉记者,央企中国五矿集团得以借此次大招商进入广东,就是广东省方面游说国土部等国务院相关部门、争取稀土开发优惠政策的结果。
而深圳市电子商会常务副会长张国一则提醒人们,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产品竞争力差等问题,是市场发展的必经阶段,而政府多寄望引入体量巨大的央企,来实现“产能置换”,但事实上,这是对央企欠缺深入认知和研究的结果。“产品研发、技术装备适配等方面,民企不见得输给央企。”
地方政府也有不少反思声音。央企落地众多的深圳市,已经向中央政府提出财税协调的问题。“(深圳政府)希望通过央企调整公司治理机制,或中央财政增加返还比例,平衡其因央企总部在外而导致的所得税方面的损失。”前述央企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