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10]医保扩容孕育巨大产业机遇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药品生产管理,整顿药品流通秩序,规范药品集中采购和医疗机构合理用药。
  这充分显示出,医保扩容和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将对我国医药产业产生重大的变革。据估算,未来五年时间,我国药品销售总量可能会突破2万亿。[详细]
★[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9]未来五年是农业投资黄金期
 
  任何现代化的想象都需要支撑,农业现代化也不例外。“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可以预期,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将是农业投资的黄金期。
  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同步”,这是“十二五”期间“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农业和农村为工业和城市提取积累,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大量从农业和农村流出。与突飞猛进的工业和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比,农业现代化进程显得极其缓慢,以至于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详细]
★[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8]全面信息化将产生“催化剂”作用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信息化”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国民日常生活已不是个新词,但在“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不仅仅预示着规模超过万亿元的直接投资机会,更具有意义的是,其在工业化和社会各领域将产生强大的“催化剂”作用。 [详细]
★[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7]从制造业大国迈向服务业大国
 
  最近,投资界一个让人瞩目的举动是,上海、宁波等地纷纷成立专门指向现代服务业的私募股权基金。前不久公布的“十二五”规划重笔点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市场则迅速对此作出敏捷的反应。
纵观全球工业化的进程和产业格局的变迁,一个基本规律是,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最近半个世纪来,先行工业化国家的服务业在就业方面和在增加值方面很快超过了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中份额最大的产业。先行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源泉,是服务业的发展。这对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成本降低,特别是交易成本降低起了重要的作用。 [详细]
★[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6]社保改革进入制度定型阶段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透露出决策层即将对制度框架进行总体设计,社保制度从试点趋向定型。
作为国人关注的热点,社会保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着墨甚多,“十一五”规划仅有一节涉及,而“十二五”规划纲要则单辟一章——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细分三节,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其中,在阐述今后我国社保体系建设总体指导原则时,首次强调“可持续”性,意指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将解决现实突出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和解决长远体制机制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笔者认为,这表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经历了长期试点的探索性阶段后,将进入关键的制度定型阶段,困扰我国社保改革多年的“碎片化”现状有望彻底解决。 [详细]
★[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5]中国式“收入倍增计划”开局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特别是对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纲要提出了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即增长7%以上。
   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10年时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将翻番,这被不少学者解读为中国的“收入倍增计划”。据专家分析,居民收入倍增,人均GDP也会同步倍增达到8000美元左右。如果考虑人民币升值因素,10年后中国人均GDP在全世界的排名能达到80位左右,将由现在的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事实上,自去年开始,关于“国民收入倍增”的讨论就没有间断,其中日本走过的历程被反复提及。1960年,日本开始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把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在全民收入增长上,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更倾向于提高居民收入所占的比重。1961年至1970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0%,而劳动报酬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0%,实现了经济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详细]
★[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4]重点在于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评价“十一五”期间金融改革的成绩,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莫过于国有银行的股改上市。“十二五”期间金融改革的重点,无疑将落在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之上。
  “十二五”规划纲要虽然在金融体制改革一章着墨不多,但其中的内涵却明显与"十一五"规划纲要有所递进演化“十二五”规划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一章,包含了“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和“加强金融监管”四节。而“十一五”规划中“加快发展直接融资”一节,现在被“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所替代。
   这一章节表述的调整,颇具内涵,真实反映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递进深化。对于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基本要素的描述,教科书上的标准说法是“一般而言,现代金融体系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和调控监管机制”。 [详细]
★[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3]民企进入垄断性领域将有实质进展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可以发现,国家将采取一系列实际举措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垄断性领域。
   发展民营经济,当前最主要的是让民营企业能够真正进入一部分为国有企业垄断的经济领域。这在规划纲要中明确的表述是在第四十五章第三节。虽然只有简单的六句话,却讲了政策对待、进入方式和如何确保政策落实三层意思。而且由于发展民营经济属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一部分,所以在整个第十一篇“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五章内容全部与此相关。 [详细]
★[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2]约束性指标背后的产业机会和风险
 
  “十二五”规划提出,经济增速从“十一五”规划的7.5%降至“十二五”的7.0%。在这一大的约束性指标下,还提出很多具体政策措施,即对有关产业和领域的发展设定了许多细分的约束性指标。这一系列约束性指标为“十二五”经济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同时揭示了未来五年的产业机会和风险。
   一个共识是,“十二五”经济增速降至7%,是为未来五年发展设立的最根本的约束性指标。其表层意义是经济增速的减缓,而深层意义则在于经济增长的内涵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即当下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不是速度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是结构调整问题,是转变发展方式问题。 [详细]
★[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1]财税改革的逻辑
 
  今年两会结束的第二天,新华社就全文播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这份规划纲要洋洋洒洒5万多字,共16篇62章。可以说,这是一份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未来五年的行动纲领。
  由于财政是国家的经济行为,它与各种经济活动主体和社会发展主体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因此,在这份规划中,到处可以看见财政的影子。至于对财政本身的五年规划,则被纳入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中,在第十一篇的第四十七章,安排了三节内容: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二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三是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这也是纲要中直接与财税有关的全部内容。 [详细]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