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初,因被美国媒体评为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产煤大省山西省的临汾市一度闻名世界。
多年过去了,临汾市自然环境大大好转,尤其是空气越来越洁净。2010年,临汾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8天,其中一级天数达到99天。而2000年,临汾二级天只有14天,这意味着当时临汾人一年中只有14天才能见到蓝天白云。
临汾人至今仍习惯用“天灰、地黑”来形容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期。“那时,临汾市区很少见到有人穿浅色衣服,白色衬衫穿半天领子就变黑,”今年79岁的老人弯云龙说,“人们外出戴上白色口罩,回家后口罩上会出现两个黑点,那是鼻孔呼吸时被口罩挡下来的污染物。”
目前,在中国11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排名中,临汾位居第29位,而2003年至2005年,这个城市连续三年排名倒数第一。
临汾近些年发生的这一巨变却还没有被外界关注。2010年,美国《赫芬顿邮报》仍然将临汾列为世界9大污染最严重地区之首,这一则引用数据严重滞后的消息被中国国内媒体大量转载。
这显示出临汾污染严重的形象深入人心,同时表明国内外对临汾误解甚深。
事实上,连续三年全国倒数第一后,遭到国家环保总局的严厉警告,被外国媒体评为世界污染最严重城市,这一系列事件在临汾市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中引起强烈震动,并触发了当地政府治理污染的决心。从2006年开始,临汾市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污染治理。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大规模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关停取缔落后工艺和设施。2006年11月3日,临汾市襄汾县共有8家铁厂11个小炼铁炉被关闭或拆除。这一天导致襄汾县每年至少损失2亿元的财政收入。
临汾市区汾河西岸工业区,由于钢铁厂、焦化厂密布,是导致临汾污染严重的罪魁祸首。从2006年底开始,临汾市实施彻底拆除。一家投资上亿元的企业由于环保不达标被依法拆除后,企业老板在现场痛哭,一张照片记录了下了这一瞬间,取的标题是:“一人哭,万家笑”。
从2006年至2010年,临汾市累计取缔各类污染企业1056个,这都显示出临汾市为治理污染而“壮士断腕”的决心。
在关停取缔重污染企业,否决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上马的同时,临汾市还采取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投资进入低碳、环保的产业,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等方式净化空气。
5年来治理卓有成效。如今,蓝天白云取代了蔽日阴霾,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穿浅色衣服的行人,空气中鲜有呛人的煤烟味。临汾市委书记谢海说:“国家环保部发布的二级天数、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等一系列数据表明,临汾已经摘掉了‘污染黑帽’,人民重新呼吸上了新鲜空气。”
尽管如此,以煤炭、焦炭、钢铁为主导产业的临汾今后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对此谢海表示,临汾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绝不要污染的财政收入,“尽管任重道远,但我们有能力、有信心让临汾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洁净”。
拥有430余万人口的临汾市濒临黄河,古称平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5000年前,尧建都于此,尧访贤让位于舜的传说就发生于此。历史上临汾风景秀丽,素称“膏腴之地”。上世纪80年代,临汾市植树种花,春夏秋三季满城花果飘香,被誉为“花果城”。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开始的煤炭资源过度开采,以及煤焦铁产业的无序发展,给当地造成了较大破坏。